[發明專利]一種用于微懸浮糊樹脂生產的試驗裝置及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81844.1 | 申請日: | 2011-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6806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3-07 | 
| 發明(設計)人: | 陳紹玲;崔玉霞;李春軍;張東洲;王洪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渤天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33/44 | 分類號: | G01N33/44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責任專利代理事務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麗 | 
| 地址: | 30048***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懸浮 樹脂 生產 試驗裝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高分子化工生產試驗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微懸浮法生產聚氯乙烯糊樹脂的新的試驗裝置。
背景技術
聚氯乙烯糊樹脂是一種常規的化工原料,在工程塑料制備領域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
目前,許多文獻和專利公開了聚氯乙烯糊樹脂的生產方法,如美國西方石油化學公司采用混合法糊樹脂生產工藝,生產了k值在55.0~85.0的糊狀聚氯乙烯。
為更好的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產品質量,研發更多的新產品,人們希望能夠提供新的工藝,以滿足生產需要,就目前國內情況而言,還沒有全套微懸浮法實驗裝置的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套用于微懸浮法生產聚氯乙烯糊樹脂的新型的試驗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用于微懸浮糊樹脂生產的試驗裝置,包括預混釜、與預混釜相連接的聚合釜,以及氮氣、氯乙烯輸送管線,所述氯乙烯管線與預混釜相連接,所述氮氣管線與預混釜和聚合釜相連接,所述預混釜和聚合釜頂部設有排空管,其特征是:所述預混釜底部通過管線連接均化泵,所述預混釜頂部通過管線串接單體槽。
以上所述氯乙烯輸送管線通過過濾器與預混釜相連接。
以上所述聚合釜底部連接干燥裝置。
上述預混釜和聚合釜中設置有攪拌裝置。
采用本發明的裝置進行微懸浮糊樹脂生產的試驗方法,將試驗所需的物料加入預混釜中,蓋上釜蓋;打開聯通均化泵的閥門,開啟預混釜的攪拌和循環水系統,攪拌5分鐘,開啟均化泵,物料均化5~20分鐘后,將均化好的物料一次性壓入聚合釜中,關閉預混釜和聚合釜之間聯通的閥門;將氮氣沖入聚合釜內,待聚合釜內的壓力上升0.1Mpa后,停止充氮氣,關閉預混釜的攪拌和循環水系統;開啟聚合釜的攪拌和循環水系統,進行聚合升溫至規定溫度,發生聚合反應,待反應壓力下降0.1Mpa時出料,進入干燥裝置。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1.生產穩定;2.實現物料完全全均化;3.均化時間短。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示意圖。
圖中:1.預混釜;2.聚合釜;3.均化泵;4.單體槽;5.過濾器;6.干燥裝置;7.氮氣管線;8.氯乙烯管線;9.排空管。
具體實施方式
由附圖可知,本發明包括預混釜1、與預混釜1相連接的聚合釜2,以及氮氣、氯乙烯輸送管線,所述氯乙烯管線8通過過濾器5與預混釜1相連接,所述氮氣管線7與預混釜1和聚合釜2相連接,所述預混釜1和聚合釜2頂部設有排空管9,所述預混釜1底部通過管線連接均化泵3,所述預混釜1頂部通過管線串接單體槽4,所述聚合釜2底部連接干燥裝置6。以上所述預混釜1和聚合釜2內均設有攪拌裝置和循環水系統。
本裝置使用方法是:首先,將試驗所需的物料加入預混釜1中,蓋上釜蓋。打開聯通均化泵3的閥門,保持管路通暢,開啟預混釜1的攪拌和循環水系統,攪拌5分鐘,開啟均化泵3,物料均化5~20分鐘后,將均化好的物料一次性壓入聚合釜2中,關閉預混釜1和聚合釜2之間聯通的閥門。將氮氣沖入聚合釜2內,待聚合釜2內的壓力上升0.1Mpa后,停止充氮氣,關閉預混釜1的攪拌和循環水系統。開啟聚合釜2的攪拌和循環水系統,進行聚合升溫至規定溫度,發生聚合反應,待反應壓力下降0.1Mpa時出料,進入干燥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渤天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天津渤天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8184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帶新型接水容器的研磨機冷卻水循環系統
 - 下一篇:將搜索查詢應用到內容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