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熱電轉換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80585.0 | 申請日: | 2011-1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3864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05 |
| 發明(設計)人: | 潘海俊;楊向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科林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N11/00 | 分類號: | H02N11/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61215 | 代理人: | 劉國智 |
| 地址: | 710075 陜西省西***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太陽能 發電 系統 熱電 轉換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一種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熱電轉換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大多數太陽能發電系統采用的是光電轉換或者光熱電轉換模式。光電轉換是基于光子效應原理,其發電能力有限。而傳統的光熱電轉換發電系統,不僅無法均勻吸收太陽光,而且需要靠高溫工質驅動發電機轉動產生電能。因為引入了機械傳動部件,所以設備的維護及運營成本較高,可靠性較低。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熱電轉換裝置,維護和運營成本低,可靠性高。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熱電轉換裝置,包括聚光系統1,聚光系統1的底面與集熱器2頂面相連,集熱器2的底面與溫差發電元件3頂面相連,溫差發電元件3的底面安裝散熱器4,散熱器4的散熱翅片暴露在外界環境中。
所述的聚光系統1采用單一透鏡或多個透鏡組成的透鏡組。
所述的集熱器2可采用高熱傳導率的金屬材料(如:銅等)制作成實體模式,也可在集熱器2內部填充特種工質(如:水等),集熱器2與溫差發電元件3貼合部位涂抹導熱酯。。
所述溫差發電元件3熱端和冷端接觸面涂抹導熱酯,在其兩側面涂抹絕熱涂料。
所述散熱器4與溫差發電元件3貼合部位涂抹導熱酯,散熱器4的散熱翅片采用導熱率高的金屬材料,并進行噴涂黑漆或者陽極氧化處理。
本發明采用特殊設計的聚光系統均勻吸收太陽光,集熱器提供穩定熱端溫度,溫差發電元件利用賽貝克效應發電的方法。聚光系統將太陽光聚焦在集熱器上,集熱器通過高傳導率材料的外壁將熱量均勻快速傳遞到溫差發電元件的熱端,集熱器本身有較大的熱容量,能夠在太陽光不充足的情況下提供一定的熱量,一方面減小了陽光強度改變對溫差發電元件的熱沖擊,另一方面延緩了由于陽光不充足導致的斷電。溫差發電元件的冷端安裝散熱器,通過外界環境對流換熱,與熱端形成溫差,從而產生電流。為了盡量保證溫差發電元件的冷熱端溫差,在其兩側涂抹了絕熱涂料,減小了由于空氣對流及側壁熱傳導引起的冷熱端熱量交換。本發明革新傳統發電模式,無移動部件,不受安裝位置和方向限制,且體積小、重量輕、操作簡單。
附圖說明
附圖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
本發明為一種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熱電轉換裝置,包括聚光系統1,聚光系統1的底面與集熱器2頂面相連,集熱器2的底面與溫差發電元件3頂面相連,溫差發電元件3的底面安裝散熱器4,散熱器4的散熱翅片暴露在外界環境中。
其具體工作過程是:太陽光照射到聚光系統1上,聚光系統1將太陽光聚焦在集熱器2的上表面;集熱器2吸收熱量,并均勻加熱與其下表面緊密貼合的溫差發電元件3的熱端,溫差發電元件3熱端吸收熱量后溫度上升,其冷端通過散熱器4與外界環境對流散熱,在冷熱端溫差的條件下溫差發電元件3開始發電。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本發明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化,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科林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陜西科林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8058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