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外膜脂蛋白及其編碼基因和它們的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79447.0 | 申請日: | 2011-1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3088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05 |
| 發明(設計)人: | 馬延和;羨明杰;薛燕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7K14/195 | 分類號: | C07K14/195;C12N15/31;C12N15/63;C12N1/21;C12N5/10;A01H5/00;C12R1/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潤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浩然;周建秋 |
| 地址: | 100101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脂蛋白 及其 編碼 基因 它們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外膜脂蛋白,還涉及外膜脂蛋白的編碼基因,以及含有外膜脂蛋白基因的重組載體和細胞,以及外膜脂蛋白及其編碼基因含有該基因的重組載體及細胞在培育具有耐堿性轉基因生物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Pal的基因產物是一個肽聚糖偶聯的外膜脂蛋白,它是跨膜包膜Tol-pal蛋白復合體的組成成分,其結構在革蘭氏陰性菌中十分保守,通過復合體的五種蛋白組分,將外膜與肽聚糖和細胞質膜連接起來。
在質子動勢驅動下,它參與細胞的分裂過程,保證外膜正確內陷從而形成子細胞。該蛋白復合體也是大腸桿菌素A及絲狀噬菌體進入細胞所必需的,但具體機制尚不清楚。有研究顯示,Tol-Pal蛋白復合體的突變體會出現外膜內陷延遲及在細胞兩極出現大的外膜泡的現象,而Pal能修復由LPP缺失造成的外膜不完整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發明人基于對外膜脂蛋白的分子生物學研究,意外地發現從嗜堿單胞菌(Alkalimonas?amylolytica?N10,CGMCC?NO.0463)中得到了一種外膜脂蛋白及其編碼基因,另一方面還提供了含有外膜脂蛋白基因的重組載體和細胞,以及外膜脂蛋白及其編碼基因含有該基因的重組載體及細胞在培育具有耐堿性轉基因生物中的應用。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外膜脂蛋白,其中,該外膜脂蛋白具有SEQ?ID?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者該外膜脂蛋白具有將SEQ?ID?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經過一個或幾個氨基酸殘基的取代、缺失或添加后仍具有外膜脂蛋白活性的氨基酸序列。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編碼外膜脂蛋白的基因,其中,該基因具有SEQ?ID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者該基因具有編碼SEQ?ID?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另外,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重組載體,其中,該重組載體含有本發明提供的編碼外膜脂蛋白的基因。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轉基因細胞,其中,該轉基因細胞含有本發明提供的編碼外膜脂蛋白的基因。
本發明還提供了得到的外膜脂蛋白及其編碼基因、含有該基因的重組載體及轉基因細胞在培育具有耐堿性轉基因生物中的應用。
外膜脂蛋白在耐鹽堿植物培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潛力。通過克隆得到編碼外膜脂蛋白的基因,并通過轉基因的操作將微生物來源的外膜脂蛋白導入到植物細胞中,獲得耐鹽堿性提高的轉基因植株成為可能。
附圖說明
圖1顯示了重組載體pUC18-Aan10-pal導入的大腸桿菌K12(pUC18-Aan10-pal)的耐堿性的測定結果,其中,將重組載體pUC18-Aan10-pal導入的大腸桿菌K12(pUC18-Aan10-pal)分別接種到pH為8.0、8.5、9.0和9.5(含有50mM的CAPS、HEPES和TRICINE,5N?NaOH調節)的LB液體培養基中(100μg/ml氨芐青霉素),培養12小時后測定OD600,以導入pUC18空載體的大腸桿菌K12為對照(每組三個平行)。
圖2顯示了外膜脂蛋白缺失的大腸桿菌K12(Δpal)以及導入重組載體pUC18-Aan10-pal的K12(Δpal)(pUC18-Aan10-pal)耐堿性的測定結果,其中,將導入重組載體pUC18-Aan10-pal的K12(Δpal)(pUC18-Aan10-pal)和外膜脂蛋白缺失的大腸桿菌K12(Δpal)分別接種到pH為8.0、8.5、9.0和9.5(含有50mM的CAPS、HEPES和TRICINE,5N?NaOH調節)的LB液體培養基中,培養12小時后測定OD600,以大腸桿菌K12為對照(每組三個平行)。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外膜脂蛋白,其中,該外膜脂蛋白具有SEQ?ID?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者該外膜脂蛋白具有將SEQ?ID?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經過一個或幾個氨基酸殘基的取代、缺失或添加后仍具有外膜脂蛋白活性的氨基酸序列。優選地,所述外膜脂蛋白具有SEQ?ID?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相應地,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編碼外膜脂蛋白的基因,其中,該基因具有SEQ?ID?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者該基因具有編碼SEQ?ID?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優選地,所述基因具有SEQ?ID?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7944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