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提高海水中石油污染去除效果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77390.0 | 申請日: | 2011-1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3211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5-02 |
| 發明(設計)人: | 李洪靜;余焱;蔣曉璇;張志堅;董文博 | 申請(專利權)人: | 復旦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3/34 | 分類號: | C02F3/34;C12N11/10;C02F103/08;C12R1/44;C12R1/07 |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陸飛;盛志范 |
| 地址: | 20043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提高 海水 石油 污染 去除 效果 方法 | ||
1.一種提高海水中石油污染去除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制取一種用于治理海水中石油污染的微生物菌劑,然后將該微生物菌劑飄灑于海洋石油污染區域;其中:所述的微生物菌劑為,以甲殼素為載體,負載高產生物表面活性劑菌(Staphylococcus)和高效石油降解菌(Bacillus)混合菌群,經培養、冷凍干燥后制成的菌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海水中石油污染去除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劑的制備方法如下:?
(1)生物表面活性劑菌(Staphylococcus)、石油降解菌(Bacillus)的培養、篩選
把聚合纖維完全浸入到活性污泥中,曝氣掛膜24h~36h;然后將聚合纖維放入滴濾池中,向滴濾池中的微生物提供營養液,過量石油烴作為碳源,表面活性劑采用吐溫80,在室溫20℃~22℃條件下,連續培養14d~16d,在聚合纖維上形成了生物膜;然后對生物膜上富集的石油烴降解菌和產生物表面活性劑菌進行分離、篩選,得到高產生物表面活性劑菌和高效石油降解菌;
(2)載體甲殼素的制取
蝦殼在烘箱中烘干,用NaOH溶液浸泡、洗滌、烘干、稱重,再用飽和EDTA溶液浸泡、洗滌、烘干、稱重;重復上述過程后,即得到甲殼素,為白色片狀,外表面為網狀結構,內表面為蜂窩狀結構,將其研磨成粉末或切割為小片,作為菌株的載體;
(3)微生物菌劑的制備?
將步驟(1)得到的表面活性劑菌液、石油降解菌液放入錐形瓶中,在搖床中進行混合培養45h~55h,加入步驟(2)得到的載體甲殼素,以及甘露醇,繼續培養20h~30h,混合菌液經冷凍、干燥后得到菌粉;其中,各種成分按質量比計,菌液:甲殼素:甘露醇=?90~100?:1?:2~5。??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海水中石油污染去除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營養液組分為:0.2?g/L?MgSO4,?0.02?g/L?CaCl2,?1.0?g/L?KH2PO4,?1.0?g/L?(NH4)2HPO4,?1.0?g/L?K2(NO3)2,?0.05?g/L?FeCl3,?20-50?g/L?NaCl。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復旦大學,未經復旦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77390.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氯化鎂復合球形載體及制備和應用
- 下一篇:深水海管鋪設用收放絞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