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長枝木霉菌株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76561.8 | 申請日: | 2011-1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3163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05 |
| 發明(設計)人: | 頓寶慶;田谷;王智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12N1/14 | 分類號: | C12N1/14;C12N9/42;C12R1/885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張濤 |
| 地址: | 100081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長枝木 霉菌 及其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的長枝木霉菌株CD-6,本發明還涉及所述長枝木霉在生產外切葡聚糖酶,內切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方面的應用。?
背景技術:
纖維素物質是地球上最豐富的,可再生的碳水化合物資源。?
纖維素酶是一種復合酶產品,可將纖維素降解成為葡萄糖,以及轉化為人類社會所需要的糖類,乙醇及其他化工產品。因此,開發出活性好的纖維素降解酶,就能夠有效開發利用纖維素這一巨大可再生資源,對解決能源危機有著重要意義。?
木霉是纖維素酶產業的主要產生菌種之一,生存能力極強,產孢量多,生產纖維素酶系齊全,產酶效率高,特別是里氏木霉已成為纖維素酶生產菌株的最主要研究對象。所以木霉在生產纖維素酶領域有著很好的實用性與應用前景。?
長枝木霉屬于木霉的一種,具有木霉作為纖維素酶生產菌株的所有優點,但現有技術中報道的長枝木霉均是涉及生物防治等方面或其發酵生產的纖維素酶組合物在去污、紡織品生產、飼料添加劑等其它領域方面的應用。至今為止長枝木霉作為纖維素酶生產菌的相關研究報道極少。?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篩選出一種新的可生產纖維素降解酶(包括外切葡聚糖酶,內切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菌株,具有培養周期短,易于擴大培養的優點,可用于實際生產纖維素降解酶。?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上述新的菌株生產外切葡聚糖酶,內切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方法。?
本發明人從取自海南的土壤樣品中分離篩選到了一種新的長枝木霉菌株,命名為長枝木霉(Trichoderma?longibrachiatum)CD-6,該菌株已于2011年10月26日保藏于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編號為CGMCC?No.5395。?
1、長枝木霉CD-6的菌學特性如下:?
1)形態學特性:在PDA平板上,菌落生長迅速,氣生菌絲體從接種點向外呈輻射狀,初呈白色,72h后開始轉為淺綠色,最后逐漸變成灰綠色,平板上有“膿泡”狀結構,背面呈黃綠色或黃色。?
2)培養特性:30℃在復篩培養基中生長繁殖速度快,可以在短時間內培養出大量、均一的纖維素降解酶液。且酶活效率高??衫糜衩椎茸魑锏慕斩捵鳛榕囵B基碳源。?
3)生理特性:菌落在PDA上黑暗培養,25-30℃培養3d,菌落直徑65-70mm,在30-40℃培養的情況下,24h內分生孢子出現,在30-35℃大量出現。在PDA上35℃黑暗培養4-5d,分生孢子布滿平板表面,分生孢子梗在由粗大的主軸自伸出點一直到頂部,單個瓶梗,次級分枝塔狀分布,對生。瓶梗直接著生在次級分枝上。分生孢子梗的主軸寬度為(1.2-)2.2-3.2(-4.7)μm。見圖1~3?
4)代謝特性(功能特性):將上述長枝木霉CD-6接種到液體產酶培養基中培養可在短期內(2-3天)形成大量分生孢子(見實施例2),得到內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
2、長枝木霉CD-6的分類鑒定?
發明人提取了此菌的DNA,以ITS5-ITS4為引物,擴增rDNA的ITS區域(核糖體-DNA?ITS)。?
長枝木霉CD-6的核糖體-DNA?ITS序列如SEQ?ID?NO:1所示。將該序列進行BLAST比對,發現與長枝木霉(Trichoderma?longibrachiatum)相似性大于99%。?
3、利用長枝木霉CD-6生產纖維素降解酶的方法?
將上述長枝木霉CD-6接種到液體產酶培養基中培養,得到內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所述液體產酶培養基包括碳源、氮源、無機鹽和水。?
所述碳源選自下述化合物中的一種或幾種:玉米秸稈,小麥秸稈,高粱秸稈,甘蔗渣,微晶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鈉,蔗糖,麥麩,稻草粉。?
所述氮源選自下述化合物中的一種或幾種:硫酸銨,尿素,酵母膏,硝酸銨,氯化銨。?
所述無機鹽選自KH2PO4、MgSO4和CaCO3.其終濃度分別為:KH2PO4?3.5g/L,MgSO40.04g/L,CaCO3?0.5g/L。?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未經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7656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