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低溫熱致相分離制備編織管增強中空纖維膜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75103.2 | 申請日: | 2011-1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0024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0 |
| 發明(設計)人: | 徐志康;萬靈書;黃小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D71/06 | 分類號: | B01D71/06;B01D67/00;B01D69/08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紅娟 |
| 地址: | 310027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溫熱 分離 制備 編織 增強 中空 纖維 方法 | ||
1.一種低溫熱致相分離制備編織管增強中空纖維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將質量比為1∶9~4∶6的聚合物和稀釋劑加入攪拌釜中混合均勻,加熱至60~150℃,充分攪拌至混合體系成均相溶液后,靜置脫泡,制成鑄膜液;
(2)鑄膜液在0.1~0.4MPa壓力下通過環狀紡絲頭外孔擠出,涂覆于以0.5~18米/分鐘的速度通過環狀紡絲頭內孔的編織管表面;
(3)涂覆有鑄膜液的編織管經過0~10cm空氣間隙后,浸入0~20℃的冷卻浴中發生熱致相分離,繼而在10~40℃的萃取劑中去除稀釋劑,卷繞得到編織管增強中空纖維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溫熱致相分離制備編織管增強中空纖維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合物為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腈、聚砜、聚醚砜、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或醋酸纖維素。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溫熱致相分離制備編織管增強中空纖維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稀釋劑為溶劑與非溶劑的混合物,所述的溶劑與非溶劑的質量比為4∶6~10∶0。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低溫熱致相分離制備編織管增強中空纖維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劑為二甲基亞砜、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磷酸三乙酯、環丁砜、二甲基砜、二苯甲酮或它們的混合物。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低溫熱致相分離制備編織管增強中空纖維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溶劑為丙三醇、乙二醇、環己醇、三甘醇、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縮丁醛、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或它們的混合物。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低溫熱致相分離制備編織管增強中空纖維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溶劑為聚乙二醇,分子量為200、400或600。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溫熱致相分離制備編織管增強中空纖維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編織管為腈綸編織管、錦綸編織管、丙綸編織管、滌綸編織管、氯綸編織管、維綸編織管、氨綸編織管或玻璃纖維編織管。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溫熱致相分離制備編織管增強中空纖維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卻浴為水與溶劑的混合物或水與非溶劑的混合物,其中水的質量百分比為50~100%。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溫熱致相分離制備編織管增強中空纖維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萃取劑為甲醇、乙醇、異丙醇或它們的混合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75103.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硅中間體的制備方法
- 下一篇:聚二甲基硅氧烷表面應力微薄膜生物傳感器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