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側柱內補強座及敞車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110374050.2 | 申請日: | 2011-1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2956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05 |
| 發(fā)明(設計)人: | 雷恩強;趙建;婁連華;王軍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齊齊哈爾軌道交通裝備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1D17/00 | 分類號: | B61D17/00;B61D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劉芳 |
| 地址: | 161002 黑龍江***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側柱內補強座 敞車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軌道貨車,尤其涉及一種側柱內補強座及敞車。
背景技術
通用敞車是我國鐵路貨車的主要車型,約占所有貨車數量的70%,主要裝用煤炭、焦炭、礦建材料、木材、機械設備、糧食等貨物。當運箱裝、袋裝或塊狀等貨物時,車內不能設有撐桿。同時,散粒貨物主要采用翻車機、抓斗、攪龍、人工等卸貨方式,當采用抓斗、攪龍等卸貨方式時,也要求車內不能設有撐桿。因此,通用敞車側墻抗外漲能力主要依靠側柱和側柱內補強座,同時在側柱內補強座上需設有捆綁貨物的栓結孔,供捆綁加固貨物用。
現有的側柱內補強座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鑄造結構,另一種是組焊結構,下面分別介紹。鑄造結構的側柱內補強座的安裝示意圖參見圖1a,其結構示意圖同時參見圖1b和圖1c,其中圖1b為主視圖,圖1c為圖1b的側視圖。參見圖1a,側柱內補強座11鑄造成型,其大致形狀為楔形。側柱內補強座11安裝在敞車側板12和敞車底板13之間,側板12與敞車的側柱14固定。繩栓15焊接在側柱內補強座1的上端,以滿足車內貨物的捆綁加固的需要。鑄造結構的側柱內補強座存在以下問題:1、繩栓采用焊接結構,可靠性不高;2、繩栓位置太高,不便于捆綁加固貨物;3、采用焊接結構的繩栓成本較高。
焊接結構的側柱內補強座的安裝示意圖參見圖2a,其結構示意圖參見圖2b和圖2c,其中圖2b為主視圖,圖2c為圖2b的側視圖。側柱內補強座包括本體和支撐板,兩者焊接固定。參見圖2b和圖2c,焊接結構的側柱內補強座21的大致形狀也為楔形,其具有本體22和支撐板23,兩者焊接固定。側柱內補強座21安裝在側板24和底板25之間,本體22與側板24固定連接,支撐板23與底板25固定連接。側板24固定在側柱26上。繩栓27直接焊接在側柱內補強座21的上端,以滿足車內貨物的捆綁加固需要。焊接結構的側柱內補強座存在以下問題:1、側柱內補強座采用焊接結構,可靠性不高,且成本高;2、繩栓采用焊接結構,可靠性不高;3、繩栓位置太高,不便于捆綁加固貨物;4、繩栓和側柱內補強座為兩個部件,不便于組裝和檢修。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側柱內補強座及敞車,由于優(yōu)化現有的側柱內補強座的結構,提高其使用的可靠性。
本發(fā)明提供的側柱內補強座,其中,所述側柱內補強座上開設有栓結孔,且所述栓結孔與所述側柱內補強座一體鑄造成型。栓結孔設置的位置是由實際需求決定的,一般而言,不影響側柱內補強座的安裝即可。
如上所述的側柱內補強座,優(yōu)選的是,所述側柱內補強座為多面體,所述多面體具有相互垂直的連接面和底面、以及與所述連接面和所述底面圍成封閉形狀的輔助面;所述連接面用于與敞車側板固定連接,所述底面用于與敞車底板固定連接;所述栓結孔開設在所述輔助面上。多面體可以為四面體、五面體或六面體等,只要多面體上具有相互垂直的連接面和底面,使得側柱內補強座可以正常安裝使用即可。
如上所述的側柱內補強座,優(yōu)選的是,所述多面體為楔形體。楔形體結構簡單,容易鑄造。
如上所述的側柱內補強座,優(yōu)選的是,所述栓結孔的數量至少為兩個。栓結孔的數量越多,可供栓結貨物的地方也越多。但是隨著栓結孔數量的增多,側柱內補強座的自身強度也會減弱,實際應用中,應根據實際情況設置,而非越多越好。
栓結孔與側柱內補強座一體鑄造成型,不會影響側柱內補強座自身的強度,且栓結孔的可靠性高;另外,栓結孔的高度可根據需要任意設置,使用非常方便。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敞車,具有相互垂直的底板及側板,其中,所述底板和所述側板之間還安裝有本發(fā)明任一所述的側柱內補強座。
由于敞車上安裝的側柱內補強座為鑄造成型,敞車上貨物的捆綁更加牢固,運輸更加安全。
附圖說明
圖1a為鑄造結構的側柱內補強座的安裝示意圖;
圖1b為鑄造結構的側柱內補強座的主視圖;
圖1c為圖1b的A向視圖;
圖2a為焊接結構的側柱內補強座的安裝示意圖;
圖2b為焊接結構的側柱內補強座的主視圖;
圖2c為圖2b的B向視圖;
圖3a為本發(fā)明側柱內補強座實施例的安裝示意圖;
圖3b為側柱內補強座的主視圖;
圖3c為圖3b的C向視圖。
附圖標記
11、21、31-側柱內補強座;??12、24、36-側板;
13、25、37-底板;??????????14、26、38-側柱;
15、27-繩栓;??????????????22-本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齊齊哈爾軌道交通裝備有限責任公司,未經齊齊哈爾軌道交通裝備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7405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