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脫除原油中有機氯的添加劑及其脫除工藝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73634.8 | 申請日: | 2011-1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92458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13 |
| 發明(設計)人: | 劉公召 | 申請(專利權)人: | 沈陽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0G29/00 | 分類號: | C10G29/00 |
| 代理公司: | 沈陽智龍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21115 | 代理人: | 宋鐵軍;周智博 |
| 地址: | 110870 遼寧省沈***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脫除 原油 有機 添加劑 及其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煉油工藝添加劑,尤其是關于一種脫除原油中有機氯化合物的添加劑制備方法及其在煉油裝置中脫除工藝的應用。
背景技術
(1)原油中有機氯化合物的來源與形態
近年來,由于國內對石油的需求量逐漸增大,使得原油開采深度增加,為了增加采油量,采油時注入了大量的含氯的采油助劑,導致原油中的有機氯含量增加。根據我們的調研,采油時注入的含氯化學助劑有二十種以上,常見的有SP169破乳劑、SAE破乳劑、D80破乳劑、SJN-1降粘劑、JN-510降粘劑、聚季胺粘土穩定劑、NW-l粘土穩定劑、AR8802解堵劑、JS-2解堵劑、TF-9101解堵劑、JS-1清蠟劑、GS-1清蠟劑、FSH-9101固沙劑、FS-1防沙劑等,這些采油助劑的有機氯含量達到幾十到幾十萬ppm,使得原油中的有機氯含量在5-30ppm。
通過對原油中有機氯類型的鑒定,原油中的有機氯化物為氯代烷烴,氯代芳烴,環狀氯代烴、聚合氯代烴等。存在于原油中的有機氯化物一般為一氯丙烷、二氯乙烷、三氯甲烷、二氯甲烷、四氯化碳和環氧氯丙烷等。
(2)原油中有機氯化合物的分布
對含氯原油進行蒸餾,切取各窄餾分,對各窄餾分的有機氯含量進行分析,原油中350℃以下各窄餾分中的氯主要是有機氯,無機氯很少。其中150℃以下的各窄餾分氯含量較高,氯含量大于20μg·g-1,?350℃以上重餾分氯含量最高,且有機氯、無機氯含量均較高。
(3)氯的危害
①對常減壓塔的危害
如果原油中不含有機氯,當電脫鹽后原油中氯含量降低到3ppm以下時,反映到塔頂冷凝水中的氯離子含量一般在30-50?ppm以下,通過塔頂注緩蝕劑即可抑制塔頂氯離子對設備及管線的腐蝕。如果原油中含有有機氯,經過電脫鹽后難以脫除,原油經過加熱爐加熱到300℃,有機氯化物分解生成HCl,反映到塔頂冷凝水中使得氯離子含量達到在80-100?ppm,即使加大緩蝕劑注入量也不能防止對設備的腐蝕。
②對重整裝置催化劑的危害
重整裝置采用的是全氯型低鉑錸催化劑,在重整裝置的運行過程中,為了能夠很好地發揮其催化劑的活性、選擇性和穩定性,對原料油石腦油中的氯含量要求<1ppb,如果重整原料中的氯含量太高,在進入預加氫反應以后,分子中的氯被氫所取代,而C1-則與H結合成HCI,破壞了催化劑的水氯平衡,使得催化劑中毒,失去活性。
③???對FCC催化劑的危害
氯有未成鍵的孤對電子,并且有很大的電子親和力,容易與金屬離子反應。此外,氯離子還具有很高的遷移性,?常隨工藝向下游遷移,形成的催化劑中毒往往是全床層性的。
④對焦化裝置的危害
原油中有機氯部分存在于重油組分渣油中,作為焦化原料的渣油經過加熱爐加熱至500℃以上,有機氯化物分解生成HCl,進入焦化分餾塔頂,造成分餾塔頂的腐蝕。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脫除原油中有機氯的添加劑及其脫除工藝,其目的是解決原油中氯的危害的問題。
技術方案: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脫除原油中有機氯的添加劑,其特征在于:該添加劑由相轉移催化劑、堿及溶劑按以下比例復配而制得:相轉移催化劑的質量百分數為2%-10%,堿的質量百分數為10%-30%,溶劑的質量百分數為60-88%。
相轉移催化劑是季銨堿或聚乙二醇;堿是氫氧化鈉、乙醇鈉或乙醇胺;溶劑是以下三種情況中的一種:水和乙醇的混合物、水和甲醇的混合物、水、乙醇、甲醇三者的混合物。
季胺堿為N,N-二甲基-十八烷基-芐基氫氧化銨、三乙基芐基氫氧化銨、四丁基氫氧化銨或三己基甲基氫氧化銨;聚乙二醇為分子量是200、400、600的聚乙二醇。
堿優選氫氧化鈉或乙醇鈉。
溶劑優選水和乙醇的混合物。
相轉移催化劑的質量百分數為3%-5%;堿的質量百分數為15%-25%;溶劑的質量百分數為70-82%?。
水的質量百分數為40%-60%,乙醇的質量百分數為20%-40%,該質量百分數均為水和乙醇占整個脫除原油中有機氯的添加劑的總質量的質量分數。
水的質量百分數優選為45%-55%,乙醇的質量百分數優選為30%-3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沈陽工業大學,未經沈陽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7363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