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轉矩傳遞部件、萬向接頭和轉矩傳遞部件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72857.2 | 申請日: | 2008-05-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0608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0 |
| 發明(設計)人: | 村松勝利 | 申請(專利權)人: | NTN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16D3/223 | 分類號: | F16D3/223;C04B35/599;C04B35/62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浦易文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轉矩 傳遞 部件 萬向 接頭 制造 方法 | ||
1.一種萬向接頭用的轉矩傳遞部件(113,123),轉矩傳遞部件是設置在萬向接頭(101,102)內以能滾動和滑動地存在于與第一軸部件(116,126)連接的滾道部件(112,122)和第二軸部件(115,125)之間,并將傳遞到第一軸部件和第二軸部件中的一方的繞軸芯的旋轉傳遞給第一軸部件和第二軸部件中的另一方,所述萬向接頭用轉矩傳遞部件由將β-賽隆作為主要成分、剩余部分為雜質的燒結體構成,所述轉矩傳遞部件具有用作與其它部件接觸的面的接觸面,所述面被包括在具有致密性比內部(113C,123C)高的致密層(113B,123B)的區域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萬向接頭用的轉矩傳遞部件(113,123),其特征在于,在利用光學顯微鏡的斜光來觀察所述致密層(113B,123B)的截面時,所述致密層呈現為作為白色的區域而被觀察到的區域具有的面積率為7%以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萬向接頭用的轉矩傳遞部件(113,123),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密層(113B,123B)具有表面,包括所述表面的區域具有致密性比所述致密層(113B,123B)的其它區域更高的高致密層(113D,123D)。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萬向接頭用的轉矩傳遞部件(113,123),其特征在于,利用光學顯微鏡的斜光來觀察所述高致密層(113D,123D)的截面時,所述高致密層呈現為作為白色的區域而被觀察到的白色區域的面積率為3.5%以下。
5.一種萬向接頭(101,102),包括:
與第一軸部件(116,126)連接的滾道部件(112,122);
與滾道部件(112,122)接觸并在滾道部件(112,122)的表面上以滾轉和滑動的形態配置的轉矩傳遞部件(113,123);以及
通過所述轉矩傳遞部件(113,123)及所述滾道部件(112,122)與所述第一軸部件連接的第二軸部件(115,125),所述萬向接頭(101,102)將傳遞到第一軸部件(116,126)和第二軸部件(115,125)中的一方的繞軸芯的旋轉傳遞給第一軸部件(116,126)和第二軸部件(115,125)中的另一方,所述轉矩傳遞部件(113,123)為如權利要求1的萬向接頭用的轉矩傳遞部件(113,123)。
6.一種萬向接頭用的轉矩傳遞部件(113,123),轉矩傳遞部件是設置在萬向接頭(101,102)內以能滾動和滑動地存在于與第一軸部件(116,126)連接的滾道部件(112,122)和第二軸部件(115,125)之間,并將傳遞到第一軸部件和第二軸部件中的一方的繞軸芯的旋轉傳遞給第一軸部件和第二軸部件中的另一方,所述萬向接頭用轉矩傳遞部件由將β-賽隆作為主要成分、剩余部分為燒結助劑和雜質的燒結體構成,所述轉矩傳遞部件具有用作與其它部件接觸的面的接觸面,所述面被包括在具有致密性比內部(113C,123C)高的致密層(113B,123B)的區域內。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萬向接頭用的轉矩傳遞部件(113,123),其特征在于,在利用光學顯微鏡的斜光來觀察所述致密層(113B,123B)的截面時,所述致密層呈現為作為白色的區域而被觀察到的區域具有的面積率為7%以下。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萬向接頭用的轉矩傳遞部件(113,123),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密層(113B,123B)具有表面,包括所述表面的區域具有致密性比所述致密層(113B,123B)的其它區域更高的高致密層(113D,123D)。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萬向接頭用的轉矩傳遞部件(113,123),其特征在于,利用光學顯微鏡的斜光來觀察所述高致密層(113D,123D)的截面時,所述高致密層呈現為作為白色的區域而被觀察到的白色區域的面積率為3.5%以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NTN株式會社,未經NTN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72857.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