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軋機45Cr4NiMoV合金鋼大型支承輥鍛后熱處理工藝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72225.6 | 申請日: | 2011-1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1796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18 |
| 發明(設計)人: | 平志革;雷靜波;雷靜桃;朱堅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洛陽中創重型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1D9/38 | 分類號: | C21D9/38;C21D11/00 |
| 代理公司: | 洛陽明律專利代理事務所 41118 | 代理人: | 智宏亮 |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軋機 45 cr4nimov 合金鋼 大型 支承 輥鍛后 熱處理 工藝 |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大鍛件熱處理工藝技術領域,主要涉及的是一種軋機45Cr4NiMoV?合金鋼大型支承輥鍛后熱處理工藝。
背景技術
大型支承輥一般用于大型板帶軋制設備的關鍵和核心部位,是軋機中用來支承工作輥或中間輥,以便在軋制時防止工作輥出現撓曲變形而影響板形質量的重要部件,是大型冷軋、熱軋設備的基礎件。
隨著軋機向自動化、高精度、優質板形控制等方向發展,軋制條件越來越苛刻,提高軋制效率、降低軋制成本、保證產品質量成為突出的問題。
由于軋制時長期承受大載荷,容易引起滑動磨損和斷輥,熱軋支承輥的主要失效形式為:①支承輥兩側邊緣部位30~50mm處,受局部交變載荷的作用下容易產生應力集中,導致局部掉塊現象的發生;②支承輥在使用過程中,常表現為表面磨損嚴重,出現耐磨性不足的問題。分析表面磨損失效的主要原因是在重載荷、冷熱交變狀態下工作時,受所軋制鋼種變化的影響,加上部分母材成分的偏析和制造工藝上的缺陷,使軋輥表面局部極易產生一定深度的殘余應力集中。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由點擴展至局部層面的層狀撕裂,最終導致大面積的脫離。
在軋輥產品中,支承輥是尺寸大、重量大、制造難度大的品種,技術水平要求非常高。支承輥的性能特征為:輥身表面硬度高、硬度均勻性好、輥身淬硬層深,輥頸和輥身芯部具有良好的強韌性。
作為軋機的重要部件,對支承輥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要求支承輥具有高的耐磨性、抗斷裂性、抗剝落性。尤其是對大型支承輥材料、輥身硬度、均勻性、淬硬性、殘余應力等方面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因此,鍛鋼支承輥通常應具備如下主要特性:
(1)具有很高的淬透性及高的耐磨性,要求表面淬硬層深度達到50~80mm;
(2)支承輥內部具有致密的組織和良好的抗事故性;
(3)具有很強的在交變應力作用下的表面抗剪應力的能力,?以防止剝落;
(4)具有高強度、穩定的剛性。
????大型支承輥鍛件重量一般在幾十到上百噸,需用大型鋼錠鍛制。早期的厚板軋機支承輥采用60CrMnMo和50CrNiMo材料,后來發展為70Cr3Mo、70Cr3NiMo,適用于硬度較小的支承輥。由于材料含碳量較高隨著鋼錠的增大,碳及合金元素偏析較大,支承輥芯部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網狀碳化物或混晶組織,支撐輥心部韌性降低,抗事故能力下降,影響了使用性能。由于合金元素,尤其是碳化物形成元素含量低,使鋼的耐磨性降低;此外,隨著冶金設備的大型化,市場急需φ1500mm以上的大型支承輥,此類材料如70Cr3Mo已不能滿足大型支承輥工作的需要。大型軋機支承輥材料發展的趨勢是以降低碳含量,增加Cr含量,碳含量在0.4~0.6%之間,Cr含量提高到4-5%之間,添加微量的V元素來細化支承輥心部晶粒,其目的是通過提高Cr含量來提高鋼的淬硬層深度。由于絡含量高,形成大量硬度高且彌散分布的M7C3型碳化物,同時擁有良好的淬透性,從而提高軋輥的耐磨性、抗剝落能力及綜合機械性能,滿足大型軋機的工作要求。
????大型支承輥制造工藝流程:?備料——粗煉——鋼包精煉——真空鑄錠——鍛造——鍛后熱處理——粗加工——超聲探傷——預備熱處理——半精加工——最終熱處理——精加工——超聲探傷。
傳統的熱處理工藝:
支承輥的熱處理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鍛后熱處理。鍛后入爐通常在600~650℃待料保溫,然后直接升溫。采用1次正火處理。其目的是細化晶粒、均勻組織,消除網狀碳化物,去除氫氣、防止白點產生,得到滿意的球化組織。
第二部分為最終熱處理。通常采用差溫加熱方式,淬火時輥身噴霧冷卻,輥頸空冷。輥身回火完成后再將輥身包罩,對輥頸回火。其目的是在軋輥表面淬火前對軋輥輥身的差溫加熱,使得淬火處理后工件內外得到不同的組織,即保證軋輥工作層的硬度,又保證軋輥整體的強度和韌性。
支承輥的傳統鍛后熱處理工藝存在的不足之處為:
(1)鍛后入爐通常在600~650℃待料保溫,然后直接升溫,這樣心部降溫很慢,且奧氏體轉變不充分。
(2)鍛后采用1次正火(正火+球化退火+回火)的熱處理方式,對支承輥細化晶粒不夠充分。對于較大或特大的支承輥,由于冶煉條件、鑄錠冷卻條件較差、鑄態組織晶粒粗大、偏析嚴重,而且鍛造變形較困難,內部晶粒相對粗大,則需增加一次正火和一次過冷,使基體組織更細化,為下道熱處理及機械加工工序做好組織準備,此時的組織為細晶粒的球狀珠光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洛陽中創重型機械有限公司,未經洛陽中創重型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7222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