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小型化變焦鏡頭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110371763.3 | 申請日: | 2011-1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6602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1 |
| 發(fā)明(設計)人: | 張裕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亞洲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15/173 | 分類號: | G02B15/173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順天達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王小青 |
| 地址: | 中國臺灣臺中縣潭子***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小型化 變焦鏡頭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與鏡頭有關,更詳而言之是指一種小型化變焦鏡頭。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如相機、攝影機、顯微鏡或掃描儀等影像裝置,為方便人們攜帶與使用,而逐漸趨向小型化與輕量化發(fā)展,進而使得影像裝置所用的變焦鏡頭的體積也因此被大幅縮小。另外,除了小型化與輕量化外,也要能夠具有更高的光學效能,才能使影像達成高分辨率和高對比的展現。因此,小型化和高光學效能,是現今變焦鏡頭發(fā)展不可缺兩項要件。
然而,目前影像裝置所采用的變焦鏡頭,為達到高光學效能的目的,不外乎使用了多組的鏡群,甚至有鏡片總合多于十片者,而無法有效減少體積及重量。另外,亦有為達到使變焦鏡頭小型化的目的,僅使用數片鏡片,而使得其光學效能無法有效提升。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的變焦鏡頭無法兼顧小型化與高光學性能的缺陷,提供一種小型化變焦鏡頭,不僅可有效地達到小型化的目的,且同時具有高光學效能。
本發(fā)明為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小型化變焦鏡頭,包含有沿光軸且由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的第一鏡群、第二鏡群、光圈、第三鏡群、第四鏡群以及成像面。其中,該第一鏡群具有正屈光力,并包含有至少兩片鏡片,且其中一片具有負屈光力,另外一片具有正屈光力;該第二鏡群具有負屈光力,并包含有三片鏡片,且該三鏡片其中一片具有正屈光力,另外兩片具有負屈光力;該第三鏡群具有正屈光力,并包含有至少兩片鏡片,且其中一片具有負屈光力,另外一片具有正屈光力;該第四鏡群具有正屈光力。另外,該小型化變焦鏡頭由廣角(wide-angle)狀態(tài)變化至望遠(telephoto)狀態(tài)時,該第一鏡群往物側方向移動、該第二鏡群往像側方向移動、該第三鏡群往物側方向移動。
藉此,利用上述鏡片配置及變焦設計達到小型化及高光學效能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第一較佳實施例在廣角狀態(tài)時的鏡片配置圖。
圖2為第一較佳實施例在中間狀態(tài)時的鏡片配置圖。
圖3為第一較佳實施例在望遠狀態(tài)時的鏡片配置圖。
圖4A為第一較佳實施例在廣角狀態(tài)時的場曲圖及畸變圖。
圖4B為第一較佳實施例在廣角狀態(tài)時的倍率色差圖。
圖4C為第一較佳實施例在廣角狀態(tài)時的球面像差圖。
圖4D為第一較佳實施例在廣角狀態(tài)時的彗星像差圖。
圖5A為第一較佳實施例在中間狀態(tài)時的場曲圖及畸變圖。
圖5B為第一較佳實施例在中間狀態(tài)時的倍率色差圖。
圖5C為第一較佳實施例在中間狀態(tài)時的球面像差圖。
圖5D為第一較佳實施例在中間狀態(tài)時的彗星像差圖。
圖6A為第一較佳實施例在望遠狀態(tài)時的場曲圖及畸變圖。
圖6B為第一較佳實施例在望遠狀態(tài)時的倍率色差圖。
圖6C為第一較佳實施例在望遠狀態(tài)時的球面像差圖。
圖6D為第一較佳實施例在望遠狀態(tài)時的彗星像差圖。
圖7為第二較佳實施例在廣角狀態(tài)時的鏡片配置圖。
圖8為第二較佳實施例在中間狀態(tài)時的鏡片配置圖。
圖9為第二較佳實施例在望遠狀態(tài)時的鏡片配置圖。
圖10A為第二較佳實施例在廣角狀態(tài)時的場曲圖及畸變圖。
圖10B為第二較佳實施例在廣角狀態(tài)時的倍率色差圖。
圖10C為第二較佳實施例在廣角狀態(tài)時的球面像差圖。
圖10D為第二較佳實施例在廣角狀態(tài)時的彗星像差圖。
圖11A為第二較佳實施例在中間狀態(tài)時的場曲圖及畸變圖。
圖11B為第二較佳實施例在中間狀態(tài)時的倍率色差圖。
圖11C為第二較佳實施例在中間狀態(tài)時的球面像差圖。
圖11D為第二較佳實施例在中間狀態(tài)時的彗星像差圖。
圖12A為第二較佳實施例在望遠狀態(tài)時的場曲圖及畸變圖。
圖12B為第二較佳實施例在望遠狀態(tài)時的倍率色差圖。
圖12C為第二較佳實施例在望遠狀態(tài)時的球面像差圖。
圖12D為第二較佳實施例在望遠狀態(tài)時的彗星像差圖。
圖13為第三較佳實施例在廣角狀態(tài)時的鏡片配置圖。
圖14為第三較佳實施例在中間狀態(tài)時的鏡片配置圖。
圖15為第三較佳實施例在望遠狀態(tài)時的鏡片配置圖。
圖16A為第三較佳實施例在廣角狀態(tài)時的場曲圖及畸變圖。
圖16B為第三較佳實施例在廣角狀態(tài)時的倍率色差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亞洲光學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亞洲光學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7176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