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加氫精制催化劑的制備方法有效
申請號: | 201110369330.4 | 申請日: | 2011-11-18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2094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29 |
發明(設計)人: | 李斯琴;朱俊華;唐康健;程遠琳;王黎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類號: | B01J23/887 | 分類號: | B01J23/887;B01J23/888;C10G4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東方易知識產權事務所 31121 | 代理人: | 沈原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加氫精制 催化劑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加氫精制催化劑的制備方法,特別是關于一種用于C6~C9+烴化合物裂解汽油二段加氫催化劑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乙烯裝置中裂解汽油的利用是提高裝置綜合經濟效益的主要途徑之一。由于裂解汽油組成復雜、熱穩定性差,通常,先經一段選擇性加氫除去二烯烴和苯乙烯,二段加氫脫硫后,主要用于芳烴抽提。目前工業上裂解汽油二段加氫用催化劑主要是Co(Ni)-Mo(W)系催化劑,中間餾分(C6~C8烴化合物餾分)加氫或全餾分(C5烴~干點為204℃的烴化合物餾分)加氫工藝。
近年來,乙烯裝置迅速擴能,裂解原料的多變,以及各乙烯裝置裂解條件的差異,致使乙烯副產裂解汽油組成的多變,重質化,硫含量多變,而且加氫裝置的空速也越來越高,這些都會導致操作工況惡化,引起裂解汽油二段加氫催化劑在高溫下單烯烴飽和性能欠佳,耐膠質性能差,催化劑易結焦等,因此,需要開發一種二段加氫催化劑,在較低溫度下具有較高的烯烴飽和及加氫脫硫性能,同時耐膠質性能和抗結焦性能好,能適應多變的操作工況。
美國專利US4059504公開了一種用于裂解汽油加氫的Ni-W系催化劑,將氧化鎢加入硝酸鎳的水溶液中配制成浸漬液,負載于氧化鋁載體上,經空氣干燥、457焙燒3小時后制得,但其比表面積不到150m2/g,較低比表面造成該催化劑活性較低,因此,在處理裂解汽油時,壽命較短。
美國專利US4285836公開了一種加氫精制催化劑的制備方法,由活性組分Co、Mo、Ni、F助劑及余量氧化鋁組成,是由載體經含有活性組分及助劑的氨溶液一步浸漬制得;美國專利US4399058公開了一種加氫精制催化劑的制備方法,由活性組分Co、Mo、Ni、S助劑及余量氧化鋁組成,是由載體經含有活性組分及助劑的氨溶液一步浸漬制得;但氨的引入將導致催化劑后處理過程帶來環境問題。
在《中國適用技術成果庫》中有一篇介紹了“裂解汽油二段LY-8602催化劑工業生產和應用”,該催化劑的活性組分為氧化鉬、氧化鈷,載體為γ-氧化鋁,此催化劑飽和單烯烴活性不佳,不能適應原料的重質化要求以及加氫空速越來越高的操作工況;同時該催化劑的機械強度也較差。
中國專利CN1353168中介紹了一種是用于裂解汽油二段加氫精制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用氧化鋁前身物,在成型時,加入高聚物和第四副族金屬,在空氣中干燥2~14小時,400~700℃下焙燒,得到含第四副族金屬的復合氧化物載體,再經含有Co、Mo、Ni活性組分的氨共浸漬液浸漬,在100~120℃干燥2~14小時,在400~700℃空氣下焙燒2.5~8.5小時,得到催化劑。該催化劑同樣也存在單烯烴飽和能力欠佳的問題,而且反應啟動溫度較高,同時該催化劑大于5nm的孔僅占總孔容的16%左右,不利于重質原料的擴散。
中國專利CN101037614介紹了一種加氫精制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及應用,主要用于裂解汽油中低餾分油,特別是C6~C8餾分油的二段加氫。催化劑以Co、Mo、Ni為活性組分,添加適當助劑,γ-氧化鋁為載體;該催化劑重量百分比組成為MoO314~20%,CoO1~6%,NiO1~4%,堿金屬助劑1~3%,助劑P等1~5%,助劑Si等1~3%,余量為γ-氧化鋁;催化劑的孔容為0.45~0.65cm3/g,比表面150~280m2/g。該催化劑對于餾份偏輕的C6~C8原料加氫效果好,但沒有催化劑對于C6~C9+原料加氫效果的報道,而且該催化劑制備過程中的浸漬液采用了氨法配制,在后續處理過程中將給環境帶來一定影響。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技術中催化劑的啟動溫度高,耐膠質、單烯烴飽和及加氫脫硫性能差的問題,提供一種新的加氫精制催化劑的制備方法。用該方法制備的催化劑適用于C6~C9+裂解汽油二段加氫,且具有啟動溫度低、單烯烴加氫及加氫脫硫活性好、耐膠質性能優異的優點。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用于裂解汽油二段加氫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6933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4-羥基-3-己酮脫水制4-己烯-3-酮的方法
- 下一篇:照明燈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