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生物膜污水處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69175.6 | 申請日: | 2011-1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0304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0 |
| 發明(設計)人: | 石明巖;鄭海良;劉嘉宇;曾曉紅;冼紅燕;廖鋒銳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天河廬陽專利事務所 44244 | 代理人: | 胡濟元 |
| 地址: | 510006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物膜 污水處理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廢水或污水的生物處理,具體涉及一種生物膜污水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生物膜法是與活性污泥法并行的一種好氧型生物廢水處理方法,主要去除廢水中溶解性的和膠體狀的有機污染物。其工藝是使含有營養物質和接種微生物的污水在填料的表面流動,一定時間后,微生物會附著在填料表面而增殖和生長,形成一層薄的生物膜。生成的生物膜上繁殖著大量的微生物,它們吸附和降解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能起到與活性污泥同樣的凈化污水作用。生物膜法主要類別有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生物流化床等。其中,生物接觸氧化法也稱淹沒式生物濾池;池內設置填料,使已經充氧的污水浸沒全部濾料,并以一定速度流經填料。填料上長滿生物膜,污水與生物膜相接觸,水中的有機物被微生物吸附,氧化分解和轉化成新的生物膜。生物接觸氧化法對沖擊負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污泥生產量少,可保證出水水質。
在上述的生物接觸氧化法中,被處理的污水與填料中的生物膜接觸的越充分,水處理的效果就越好,為此,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對生物濾池及填料的結構作了很多的研究,例如,公開號為CN?2801770Y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的一種“組合式生物膜序批污水處理裝置”,該污水處理裝置由接觸氧化區、生物區、循環回流泵和潷水泵組成,其中,所述的生物區為一迷宮型流道,該迷宮型流道由在一矩形的濾池內設置若干平行的隔墻形成的矩形空間首尾連接而成;生物區的池底設有環形的曝氣管,池內設有填料。污水在上述的迷宮型流道形成彎折的水力流態,具有濾池占地面積小、污水流動路徑長的優點。但是,所述的填料通常是隨機放入池內的,池底的曝氣頭曝氣的時候,所述的填料因被沖擊而漂浮在水中,因此從池底流過的污水不能與填料中的生物膜接觸,明顯降低了生物膜水處理的出水水質及處理效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提高處理效率和出水水質的生物膜污水處理方法。
本發明解決該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生物膜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由以下步驟組成:
(1)預處理
城市污水經格柵過濾并在砂水分離器中進行砂水分離后,進入沉淀池進行預沉淀2小時,然后進入預曝氣池進行預曝氣,使溶解氧濃度為2.0-2.5mg/L;
(2)填料掛膜
將經步驟(1)預處理后的污水通入生物濾池進行如下的馴化:向生物濾池的進水端內投入接種污泥,并用攪拌器以28r/min的轉速攪拌保持污泥處于懸浮狀態;以24小時為一個周期,持續地將污水從生物濾池的出水端引回至生物濾池的進水端,并進行曝氣,使生物濾池內的溶解氧濃度為2.0~2.5mg/L;每個周期結束后,重新更換經步驟(1)預處理的污水和接種污泥,10~14個周期后掛膜結束;
(3)生物處理
掛膜結束后進行下述操作投入正常運行:將步驟(1)預處理后的污水通入生物濾池內,待生物濾池充滿后便按下述方法對生物濾池內的污水進行生物處理24小時排出:將污水從生物濾池的出水端引回生物濾池的進水端循環處理,同時進行曝氣,使生物濾池內的溶解氧濃度為2.5~3.0mg/L;
其中,所述的生物濾池內設有迷宮型流道,該迷宮型流道由若干平行的隔墻構成,相鄰的兩塊隔墻中,一塊與生物濾池的一邊連成一體,另一塊與該邊對面的另一邊連成一體;所述的迷宮型流道內橫向均勻嵌設有若干塊填料,每一塊填料的一個端面與濾池底面接觸,兩側面分別與迷宮型流道的側壁接觸;所述的填料為設有若干個通孔的矩形塊,該填料以陶粒為集料,并按以下的材料配比制得:骨料級配為5-8mm,灰集比為140g/L,礦渣摻量為0.4g/L。
本發明所述的生物膜污水處理方法,其中,所述的濾池內共設有8塊隔墻,形成由9個平行段連成的迷宮型流道,每一段迷宮型流道嵌設有5塊等距分布的填料。
本發明所述的生物膜污水處理方法,其中,所述的填料為長方體,其上設有5個通孔,每一通孔均為矩形;所述的5個通孔均勻地分布在所述長方體填料的面積最大的矩形面上,并使得位于所述矩形面的每一條對角線上通孔的數量為3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大學,未經廣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6917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虛擬機負載均衡方法和裝置
- 下一篇:植被綠化與生態恢復固沙保水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