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止汗劑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67903.X | 申請日: | 2011-1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2062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29 |
| 發明(設計)人: | 于楠楠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得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8/92 | 分類號: | A61K8/92;A61Q1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16000 遼寧省大連***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止汗劑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化妝品領域,具體的講,是涉及一種止汗劑。
背景技術
止汗劑是用來抑制出汗的化學劑品,一般用于人體腋下等易出汗的部分。止汗劑含鋁鹽及鋯,可阻塞和破壞汗孔,所以可以抑制汗腺分泌。止汗劑通常有噴霧、滾筒和膏狀等三種類型。目前市面上推出強調可防汗卅止汗的止汗劑,其主要成分為鋁鹽,而透過鋁鹽中鋁分子的涂抹,可堵住人體汗管出口,達到改善流汗的情形,效果還算不錯,但止汗劑只適用於少數部位,如腋下、臉部等,缺點是維持效果有限且效期不長。
用止汗劑對於人體較可能造成的傷害是發炎,特別是添加香料的止汗劑,較易讓某些對香料過敏的人帶來皮膚的不適,因此,有過敏體質的人應選擇無添加香料的純止汗劑為宜。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止汗劑,這種止汗劑適合大多數人群,不破壞汗孔,不堵塞人體汗管,可以使用在人體多數部位,且使用人群廣泛。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方案如下:(以下物質組份為各物質的重量組份)
原料??????????????????????重量份
無水乙醇??????????????????70-75
白油??????????????????????0.5-2
聚二甲基硅氧烷????????????5-8
聚二乙醇十四醇醚??????????2-5
聚丙二醇十八醇醚??????????2-5
堿式氯化鋁丙二醇溶液??????10-15
香精??????????????????????適量
將無水乙醇、白油、聚二甲基硅氧烷加入反應釜中加熱至68-72℃,攪拌均勻,將聚二乙醇十四醇醚和聚丙二醇十八醇醚加入反應釜中,充分攪拌,攪拌均勻之后加入堿式氯化鋁丙二醇溶液,反應一段時間后,測試溫度,當溫度降到40℃時加入香精,即得到止汗劑。
所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濃度為90%。
所述的堿式氯化鋁丙二醇溶液濃度為50%。
所述的原料最優配比為無水乙醇:白油: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乙醇十四醇醚:聚丙二醇十八醇醚:堿式氯化鋁丙二醇溶液=71.5:1:6:3:3:15:0.5?。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本發明這種止汗劑可以廣泛適用于大多數人群,不會出現過敏反應,不會出現紅腫發炎的情況;且可使用在人體大多數部位,不只局限于腋下、臉部、腳部等部位;采用本發明制得的止汗劑不會破壞人體的汗孔,而出現毛孔堵塞,汗液排不出來的情況,采用的是抑制汗腺分泌的原理而成的,;適量的香精能祛異味。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方案如下:(以下物質組份為各物質的重量組份)
原料??????????????????????重量份
無水乙醇??????????????????70-75
白油??????????????????????0.5-2
聚二甲基硅氧烷????????????5-8
聚二乙醇十四醇醚??????????2-5
聚丙二醇十八醇醚??????????2-5
堿式氯化鋁丙二醇溶液??????10-15
香精??????????????????????適量
將無水乙醇、白油、聚二甲基硅氧烷加入反應釜中加熱至68-72℃,攪拌均勻,將聚二乙醇十四醇醚和聚丙二醇十八醇醚加入反應釜中,充分攪拌,攪拌均勻之后加入堿式氯化鋁丙二醇溶液,反應一段時間后,測試溫度,當溫度降到40℃時加入香精,即得到止汗劑。
所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濃度為90%。
所述的堿式氯化鋁丙二醇溶液濃度為50%。
所述的原料最優配比為無水乙醇:白油: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乙醇十四醇醚:聚丙二醇十八醇醚:堿式氯化鋁丙二醇溶液=71.5:1:6:3:3:15:0.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得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大連得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6790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治療粉刺藥膏的制備方法
- 下一篇:空壓系統保養預警裝置及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