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自動刪除即時通信信息的方法和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67413.X | 申請日: | 2011-1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8749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06 |
| 發明(設計)人: | 梁星;黃清;張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4/12 | 分類號: | H04W4/12;H04W88/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閻敏;宋志強 |
| 地址: | 518044 廣東省深圳***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動 刪除 即時 通信 信息 方法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移動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自動刪除即時通信信息的方法和系統。
背景技術
在現有的移動通信技術中,移動通信設備之間可以通過即時通訊工具相互發送文字、圖片、語音或視頻等形式的信息,因其僅消耗較少的網絡流量,得到用戶的青睞。然而,當發送方發出信息之后,就失去了對該信息的控制權,發送方不能刪除該信息;如果需要刪除該信息,則只能在接收方手動進行刪除,否則該信息將保存在接收方的移動通信設備中。由于這一缺點,導致當存在重要信息時,如果接收方沒有及時進行刪除,則容易造成信息或者隱私泄密。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自動刪除即時通信信息的方法和系統,能夠根據發送方用戶的指令,在信息接收終端接收并播放信息后,自動刪除該信息。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自動刪除即時通信信息的方法,包括:
信息發送終端接收來自發送方用戶的自動刪除指令,將該指令攜帶在需要發送的信息中,發送所述信息;
信息接收終端接收并播放或顯示所述信息,判斷該信息中是否攜帶自動刪除指令,如果攜帶,則自動刪除該信息。
一種可自動刪除信息的即時通信系統,包括:
信息發送終端,用于接收來自發送方用戶的自動刪除指令,將該指令攜帶在需要發送的信息中,并發送所述信息;
信息接收終端,用于接收并播放或顯示所述信息,判斷該信息中是否攜帶自動刪除指令,如果攜帶,則自動刪除該信息。
可見,本發明提出的自動刪除即時通信信息的方法和系統,通過在信息中添加發送方用戶設置的自動刪除指令,使該信息到達信息接收終端后能夠被自動刪除。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中發送信息的流程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中接收并刪除信息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提出一種自動刪除即時通信信息的方法,包括:
信息發送終端接收來自發送方用戶的自動刪除指令,將該指令攜帶在需要發送的信息中,發送所述信息;
信息接收終端接收并播放或顯示所述信息,判斷該信息中是否攜帶自動刪除指令,如果攜帶,則自動刪除該信息。
上述方法中,信息發送終端將自動刪除指令攜帶在需要發送的信息中的方式可以為:在該信息中設置標識位;
相應地,信息接收終端判斷信息中是否攜帶自動刪除指令的方式可以為:根據信息發送終端和信息接收終端之間建立的通訊協議,判斷所述信息中的標識位的值是否為預設值,如果是,則判定該信息中攜帶自動刪除指令
另外,信息接收終端判定信息中攜帶自動刪除指令之后,并在刪除該信息之前,可以進一步包括:提示接收方用戶是否同意刪除該信息,在接收到來自接收方用戶的同意刪除指令后,刪除該信息。
信息接收終端自動刪除信息的方式可以為:在播放或顯示所述信息完畢之后,立即刪除所述信息;或者,在播放或顯示所述信息完畢之后,經過預先設定的時間間隔后,刪除所述信息。
上述信息可以是語音信息、文字信息、視頻信息、圖像信息等多種形式的信息,上述發送終端、接收終端可以是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發送終端和接收終端之間按照即時通信工具所設定的通信協議進行信息的傳遞。本發明對信息的形式以及發送、接收終端均不做限定。
以下舉具體的實施例詳細介紹:
本實施例分兩個階段進行介紹,第一階段為信息發送終端發送信息的過程,第二階段為信息接收終端接收并自動刪除信息的過程。
第一階段:
如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中發送信息的流程圖,包括:
步驟101:信息發送終端準備需要發送的信息;在該信息中設置標識位bAutoDestroy,將bAutoDestroy的值設置為假(False)。
步驟102:判斷發送方用戶是否發出自動刪除指令,如果已發出,則執行步驟103;否則,bAutoDestroy的值仍為False,繼續執行步驟104。
步驟103:將bAutoDestroy的值設置為真(True)。
步驟104:發送該信息。
第二階段:
如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中接收并刪除信息的流程圖,包括:
步驟201:信息接收終端接收信息。
步驟202:信息接收終端播放或顯示該信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經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6741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