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吸濕性聚酯纖維、其織物及織物的用途無效
申請號: | 201110366816.2 | 申請日: | 2011-11-18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2249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29 |
發明(設計)人: | 楊娟;范志恒;望月克彥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麗纖維研究所(中國)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D01F6/92 | 分類號: | D01F6/92;D01F11/08;D06M15/356;D06M15/333;D06M15/53;C08F283/00;D03D15/00;A41D31/00;A41B17/00;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地址: | 226009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吸濕性 聚酯纖維 織物 用途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吸濕性優良的聚酯纖維、由其織造得到的織物及織物的用途。
背景技術
聚酯由于其優異的性能,在纖維、薄膜、塑料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但是由于聚酯的結構規整,疏水性較強,在聚酯作為纖維使用的場合,與棉或麻等天然纖維相比,聚酯纖維的吸水性、吸濕性差的缺點就顯現了出來,于是就大大限制了聚酯纖維在要求吸濕性環境下的應用。其中特別是在紡織品直接與肌膚相接觸的場合,若使用吸濕性差的聚酯纖維,就會帶來悶熱感等不舒適的感覺,從而導致了聚酯纖維在夏裝方面基本上沒有應用的實際情況。目前主要是通過化學和物理改性的方法來改善普通聚酯纖維的吸濕性。
化學改性主要通過共聚的方法在分子鏈中引入醚鍵、羥基等親水性基團。或者用親水性整理劑對纖維進行涂層處理以改變纖維的疏水表面層性能,然而這種方法常因親水劑與纖維結合不牢導致吸濕沒有耐久性。日本專利特開昭63-85163公開了將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與聚酯纖維進行接枝聚合后,用堿金屬置換這些羧基而獲得吸濕性的方法,但這種方法所得到纖維的吸濕速度很慢,容易降低聚酯纖維物理特性及手感,達不到實用化的目的。日本專利特開2007-70467公開了通過使用特殊的PEG與PET共聚來改善吸濕性能。如果PEG的添加量過少,不能帶來高的吸濕性,所以需要較高的添加量,但是結果導致聚酯失去纖維的基本性能,而且耐熱性大大降低,實用價值很低。
物理改性方法有超細化、中空多孔化和異形截面化等,都是利用了芯吸效應來提高纖維的吸濕性。其中以纖維的異形截面化應用最為廣泛,如美國杜邦公司推出的Coolmax異形截面滌綸新品,其表面有四道凹槽,具有芯吸效應,從而達到吸濕的效果,但異形纖維紡絲時對噴絲板的加工工藝要求較高,提高了生產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既具有較高的吸濕性能又保持了本身特性的吸濕性聚酯纖維及其織物,該織物可應用于內衣、運動衣等貼身衣物。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如下:
一種吸濕性聚酯纖維,該聚酯纖維由接枝化合物和聚酯熔融紡絲而成,其中接枝化合物占聚酯纖維總量的7~40wt%。接枝化合物含量小于7wt%,所得到聚酯纖維的吸濕性差,接枝化合物含量大于40wt%,所得到聚酯纖維的強度差,不利于后續的加工。
本發明中所述聚酯纖維的強度為2.0~4.7cN/dtex。纖維強度是指纖維應變拉伸時最大破斷點的強度。
所述聚酯由芳香族二元羧酸或芳香族二元羧酸酯和脂肪族二元醇聚合而成,具體的可以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或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所述接枝化合物為甲酸、乙酸、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類、丙烯酰胺、馬來酸或馬來酸衍生物。
一種吸濕性織物,主要經過下列步驟得到:
(1)將權利要求1所述吸濕性聚酯纖維進行織造得到織物,并且織物中吸濕性聚酯纖維的含量為70~100wt%;
(2)將步驟(1)得到的織物與吸濕性物質反應;
(3)將步驟(2)中反應后的織物進行堿處理,然后水洗、干燥,得到吸濕性織物。
所述吸濕性物質為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或聚醚類化合物,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是乙烯吡咯烷酮單體通過聚合的得到的均聚體,可以是線性結構、枝狀結構或交聯結構。本發明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可以是公知的各種聚合方法如本體聚合、溶液聚合、懸浮聚合、乳液聚合等方法得到的。
吸濕性織物中吸濕性物質的含量為2~15wt%。如果吸濕性物質含量過低,則達不到好的吸濕效果;如果吸濕性物質含量過高,則過量的吸濕性物質會破壞織物的耐光性、手感等。
所述織物與吸濕性物質的反應溫度為80~220℃,優選130~160℃。
將步驟(1)得到的織物與吸濕性物質反應后,再進行堿處理,堿處理時用堿金屬或堿土金屬類處理劑,其中的堿金屬或堿土金屬離子與末端羧基上的氫進行置換、再進行水洗和干燥,得到性能穩定的織物。這里的堿金屬或堿土金屬處理劑主要有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碳酸鈉、碳酸鈣、碳酸鎂,優選氫氧化鈉或碳酸鈉。
上述接枝化合物的含量和吸濕性物質的含量可以通過稱重、傅里葉紅外光譜和核磁共振譜進行測試而得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麗纖維研究所(中國)有限公司,未經東麗纖維研究所(中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6681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軸套
- 下一篇:盤管分步除霜熱泵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