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株鏈霉菌及其在生產放線菌素中的應用有效
申請號: | 201110366034.9 | 申請日: | 2011-11-17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9196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3-28 |
發明(設計)人: | 張立新;宋福行;陳彩霞;郭徽;傅成章;代煥琴;劉雪婷;謝峰;楊娜;余珂;王倩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C12P21/02;C12R1/465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關暢 |
地址: | 100101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株鏈 霉菌 及其 生產 放線菌素 中的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株鏈霉菌及其在生產放線菌素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癌癥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疾病,伴隨著整個人類發展的歷史,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與生命。放線菌素能夠通過影響核酸合成、誘導細胞分化、誘導細胞凋亡、抑制一些蛋白酶活性及影響細胞周期等方式發揮其抗腫瘤活性。放線菌素還可通過與DNA結合抑制RNA合成而發揮抗菌、抗病毒的作用。
放線菌素D已經成為較為理想的抗腫瘤藥物,廣泛應用于惡性腫瘤的臨床治療、結合手術治療和放射治療,對腎母細胞瘤、橫紋肌肉瘤、神經母細胞瘤、霍奇金病、絨毛膜癌及睪丸腫瘤的治療有效,尤其是對兒童腎母細胞瘤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也常與其他藥物聯合用于腫瘤的治療與研究。
放線菌素X2除了更好的抗腫瘤作用外,對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見的病原體柯薩奇病毒(CVB3)有顯著地抑制作用。
上世紀后期人們開始對放線菌素進行深入研究,主要集中于放線菌素的生物學功能和臨床藥理學研究,目前放線菌素已不僅是臨床上重要的抗腫瘤藥物,也越來越成為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研究的工具。
放線菌素的產生菌已見報道的有近30種,但基本上都是單一成分高產,且在這些產生菌中,放線菌素D的產量最高為野生菌株0.21mg/ml、誘變菌株0.85mg/ml,放線菌素X2的最高產量為0.15mg/ml。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鏈霉菌及其在生產放線菌素中的應用。
本發明提供的鏈霉菌(Streptomyces?sp.)MS449,已于2011年11月09日保藏于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簡稱CGMCC,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1號院3號,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郵編100101),保藏號為CGMCCNo.5452。
本發明還保護所述鏈霉菌MS449在生產放線菌素中的應用。所述放線菌素可為放線菌素X2、放線菌素D和放線菌素X0β中的至少一種。
本發明還保護一種種子培養基,是通過如下方法制備得到的培養基:將20-30g可溶性淀粉、0.2-0.6g?L-天冬酰胺、0.5-1.0g?KNO3、0.2-0.6g?K2HPO4·H2O、0.2-0.6gNaCl和0.2-1.0g?MgSO4·7H2O用水定容至1L。所述種子培養基的pH可為7.0-7.5。所述種子培養基具體可通過如下方法制備得到:將25g可溶性淀粉、0.4g?L-天冬酰胺、0.8g?KNO3、0.4g?K2HPO4·H2O、0.4g?NaCl和0.6g?MgSO4·7H2O用水定容至1L。
本發明還保護一種發酵培養基,是通過如下方法制備得到的培養基:將5-15g葡萄糖、10-30g稷粉、10-30g棉籽蛋白粉和10-30g?3-(N-嗎啉基)丙磺酸用水定容至1L。所述發酵培養基的pH可為7.0-7.5。所述發酵培養基培養基具體可通過如下方法制備得到:將10g葡萄糖、20g稷粉、20g棉籽蛋白粉和20g?3-(N-嗎啉基)丙磺酸用水定容至1L。
本發明還保護一種制備放線菌素的方法,是發酵所述鏈霉菌MS449,得到放線菌素。所述發酵的條件具體可為25-30℃、140-200rpm、6-20天(如6-15天)。所述發酵的條件具體可為28℃、180rpm、15天。
所述方法具體可包括如下步驟:將所述鏈霉菌MS449的種子液接種至所述發酵培養基中發酵并收獲發酵液。
所述方法中,可將5ml所述種子液接種至100ml所述發酵培養基中。所述種子液具體可通過如下方法制備:將所述鏈霉菌MS449接種于所述種子培養基中,25-30℃(如28℃)、140-200rpm(如180rpm)培養2-6天(如96小時),得到種子液。
所述方法還可包括如下步驟:
(1)將所述發酵液離心(離心參數具體可為:4℃、8000轉/min、15min),分別收集上清液和沉淀;
(2)將步驟(1)獲得的沉淀用丙酮浸提(可室溫靜置10小時),離心(離心參數具體可為:4℃、8000轉/min、15min)并收集上清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66034.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