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酶體速溶硅肥及其制作方法無效
申請號: | 201110365934.1 | 申請日: | 2011-11-18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5781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1 |
發明(設計)人: | 丁劍蘭 | 申請(專利權)人: | 丁劍蘭 |
主分類號: | C05G3/00 | 分類號: | C05G3/00;C05G3/04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地址: | 450008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多酶體 速溶 及其 制作方法 | ||
所屬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業肥料,尤其涉及一種多酶體速溶硅肥及其制作方法。
技術背景
我國土地抽樣調查檢測結果表明:全國有50%-80%以上的耕地土壤缺硅,尤其南方水稻產區,缺硅現象更為嚴重,地區水稻土耕層有效硅含量不足,普遍低于10毫克SiO_2/100克土?!案弋a不優質,優質不高產”,一直是困擾我國農作物種植的問題。面對國內外對農產品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硅肥以無毒、無腐蝕、不變質、不流失、無公害等特性成為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的高效優質肥料。此外,硅可以代替部分磷,且能提高植物對磷肥的吸收利用率,最近進行的國家測土配方也把是否缺少二氧化硅作為技術標準。2004年6月1日我國農業部頒發了硅肥的行業標準NY/T797-2004,使中國的硅肥產業發展有了依據。硅肥被國際土壤界列為繼氮、磷、鉀之后的第四大元素肥料,主要用于水稻、小麥、玉米等作物,尤以水稻對硅最敏感。水稻素有硅酸植物之稱,在缺硅的土壤上施用硅肥可以增強水稻抗病能力,提高結實率,促進干物質的累積進而增加產量,并有改善米質的作用。硅肥抗稻瘟病的效果顯著,水稻施用硅肥后,能夠促進水稻生長發育,提高抗逆性,主要表現增加分蘗率,提高有效收獲穗數,增加水稻自身抗病能力,即使水稻感染上病害,也可以使病斑硅質化,控制病斑發展;其次是抗褐變穗、紋枯病。因此國內的硅肥生產技術也不斷提高,如專利號為90105832.7中國專利:《硅肥生產方法》,是是將砂巖、石灰石、煤和礦化劑等原料分別破碎、混合磨細、加水成型后送八窯爐中煅燒,煅燒好的熟料再經破碎磨細即為產品。該方法設備簡單,原料資源廣泛,但上述方法存在生產工藝復雜,加工溫度較高,硅肥含量低,肥料元素單一,滿足不了作物高產和提高作物品質的需要等缺點。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以上技術的不足,一種多酶體速溶硅肥及其制作方法,其技術方案如下:85%多元素硅肥(80%液體硅酸鈉;8%腐植酸;7%黃腐酸;5%EDTA);4%植物活化酶;3%6-BA;2%枯草芽孢桿菌;2%蠟質芽孢桿菌;2%吲哚乙酸;2%a-萘乙酸。
其中:
液體硅酸鈉;英文名稱:Sodium?Silicate
硅能提高水稻根系氧化力,促進水中的溶解氧進入稻根;促使低價鐵、錳氧化成為不溶性物質,淀積在根的表面,減少進入植物體內的數量,從而使其對水稻的毒害作用降低。硅酸具有置換土壤中磷酸根的作用,因而可促進土壤磷的釋放和增加有效磷含量,并有利于水稻對磷的吸收。水稻大量吸收硅酸后細胞硅質化,可增強植株的抗逆性,有利于抵抗稻瘟病、胡麻斑病和小粒菌核病以至螟蟲等的危害。還可改善株型,增強抗倒伏能力。水稻如果缺乏硅養分,則植株矮小,葉軟下垂,易受病菌侵染。水稻的株高、莖數、鮮重、干重以及子粒產量一般都隨硅供給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水稻缺硅,在營養生長期主要影響穗數形成,在生殖生長期主要影響穗粒數和實粒率。
腐植酸;英文名稱:humic?acids
腐植酸(HA)是動植物殘體經過微生物分解和轉化以及地球物理化學的一系列過程逐漸形成積累起來的,天然的,無定型的,化學上穩定的有機高分子化合物,在農業領域可以使農作物增產,提高肥料利用率,改良土壤,調理作物生長,速溶、高效、易吸收、固氮、解磷、解鉀有限增強作物抗病、抗逆能力。具有肥料增效、改良土壤、刺激作物生長、改善農產品質量等功能。
黃腐酸;英文名稱:fulvic?acid
廣譜植物生長調節劑,有促進植物生長尤其能適當控制作物葉面氣孔的開放度,減少蒸騰,對抗旱有重要作用,能提高抗逆能力,增產和改善品質作用,主要應用對象為小麥、玉米、紅薯、谷子、水稻、棉花、花生、油菜、煙草、蠶桑、瓜果、蔬菜等;可與一些非堿性農藥混用,并常有協同增效作用。
EDTA;英文名稱: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acid
是螯合劑的代表性物質,能和堿金屬、稀土元素和過渡金屬等形成穩定的水溶性絡合物。
植物活化酶;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丁劍蘭,未經丁劍蘭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6593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