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腔體高通濾波器無效
申請號: | 201110365552.9 | 申請日: | 2011-11-17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1743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22 |
發明(設計)人: | 王清源;譚宜成;吳國建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賽納賽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H01P1/207 | 分類號: | H01P1/207;H01P1/208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梁田 |
地址: | 610000 ***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腔體高通 濾波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微波腔體高通濾波器,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能用繞線結構構成的腔體高通濾波器。
背景技術
????微波頻率下的高通濾波器結構一般具有周期性的頻率響應,所以不存在理想的高通濾波器響應。在現代的應用背景下,一般都要求高通濾波器具有較寬的帶寬、較低的插損、較高的帶外抑制和比較小的端口反射。一般來講,要達到高抑制就需要增加濾波器的階數,這就必然會增加濾波器的插損,使得阻抗匹配比較困難,而且會增加濾波器的體積。要實現較寬的帶寬,就需要增大耦合量,使兩個諧振腔靠得更近,但是也受到制作工藝的限制。傳統的高通濾波器有很多種結構:同軸結構要求精度高,加工難度大,一般用于2GHz以下;平行耦合線結構經常設計帶寬較大的高通濾波器,但是微帶結構,插損大;多模共面波導結構具有低損耗、結構緊湊、成本低的特點,但它的帶外表現很差,阻帶很窄;直接耦合諧振腔加入抑制諧振器結構為了實現更高的帶外抑制,采用引入交叉耦合的方式實現傳輸零點,但是這種方式可能會引入負耦合系數比較難以實現;懸置微帶結構是一種通用并且損耗很低的制作高通濾波器的結構,但要加介質固定,引入介質損耗。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腔體高通濾波器,解決現有技術在低頻段設計的腔體高通濾波器體積大、質量重;在高頻段加工困難、加工成本昂貴的問題,減少器件的加工成本;提高抑制和插損性能。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腔體高通濾波器,包括傳輸線,短路枝節,上金屬蓋板,金屬底座,調諧螺釘,以及耦合螺釘;所述金屬底座開有金屬槽和空腔,所述金屬槽位于空腔上方;所述金屬槽內設置有內導體,所述傳輸線由內導體和金屬槽構成;所述空腔底部連接有金屬柱,所述短路枝節由金屬柱和空腔構成;所述調諧螺釘和耦合螺釘均貫穿上金屬蓋板并延伸進金屬槽,且所述調諧螺釘和耦合螺釘延伸進金屬槽的端面與內導體之間存在距離;所述上金屬蓋板設置在金屬槽的槽口位置,并位于金屬槽正上方;所述金屬柱和空腔均為柱狀體,金屬柱的橫向最大尺寸小于空腔橫向最小尺寸1/10,金屬柱由型材構成。所謂型材在這里是指在市場上可以獲得的通過拉制獲得的金屬線或金屬桿。
為了使反射波和入射波能相互抵消,所述調諧螺釘設置在金屬柱的正上方,相鄰兩個調諧螺釘的間距小于????????????????????????????????????????????????毫米,為高通濾波器的中心頻率,的單位為GHz,,其中為腔體高通濾波器通帶的最低頻率,為腔體高通濾波器通帶的最高頻率。
短路枝節及短路枝節上方的傳輸線構成諧振腔,所述諧振腔的高次模諧振頻率大于腔體高通濾波器通帶的最高頻率。
傳輸線與上金屬蓋板和金屬底座組合形成一種帶線結構,內導體采用介質固定在金屬底座和上金屬蓋板之間。金屬柱遠離空腔底部的一端與內導體連接。
所述傳輸線中的金屬槽任意彎曲,位于金屬槽內的內導體沿金屬槽相應彎曲,所述調諧螺釘和耦合螺釘沿內導體軸線排列。
發明包括傳輸線,短路枝節,上金屬蓋板,金屬底座,調諧螺釘,以及耦合螺釘。所述傳輸線由內導體和金屬槽構成,所述短路枝節由金屬柱和空腔構成。短路枝節的金屬柱和空腔為柱狀體,金屬柱的橫向最大尺寸小于空腔橫向最小尺寸的時,為最佳設置。
調諧螺釘設置在金屬柱的正上方,相鄰兩個調諧螺釘的間距小于毫米,為高通濾波器的中心頻率,的單位為GHz,,其中為腔體高通濾波器通帶的最低頻率,為腔體高通濾波器通帶的最高頻率。
短路枝節及短路枝節上方的傳輸線構成諧振腔,所述諧振腔的高次模諧振頻率大于腔體高通濾波器通帶的最高頻率。
????由于短路枝節的金屬柱要求很細,不能有銑床加工出來,所述金屬柱用型材構成。
????本發明的原理是:利用帶狀線短路枝節實現集總元件高通濾波器的并聯電感等效電路,用平板電容實現集總元件高通濾波器的串聯電容等效電路。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能提供一種腔體高通濾波器,解決現有技術在低頻段設計的腔體高通濾波器體積大、質量重;在高頻段加工困難、加工成本昂貴的問題,減少器件的加工成本;提高抑制和插損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俯視圖。
圖2為圖1的A-A向示意圖。
圖3為圖2的B-B向示意圖。
圖4、圖5、圖6為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7為實施例的A-A向示意圖。
圖8、圖9、圖10為實施例的B-B向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賽納賽德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成都賽納賽德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65552.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