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修復鎘污染土壤的方法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110364601.7 | 申請日: | 2011-1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0061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0 |
| 發(fā)明(設計)人: | 余海英;李廷軒;鄭子成;王永東;張錫洲;張樹金;吳德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農業(yè)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9C1/10 | 分類號: | B09C1/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113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修復 污染 土壤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修復土壤的方法,具體為一種鎘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復方法。
背景技術
鎘是環(huán)境中對植物、動物以及人類毒性最強的重金屬元素之一,被列為我國優(yōu)先控制污染的8種重金屬元素之一。因此,鎘污染土壤的治理一直是備受關注的熱點研究課題。重金屬污染土壤治理的傳統(tǒng)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學法,這些方法普遍存在二次污染、成本高、對低濃度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效果不理想等諸多問題。植物修復(Phytoremediation)技術因具有高效、經濟和生態(tài)協(xié)調性等優(yōu)勢已成為土壤和環(huán)境工作者研究的重點領域。而超富集植物的篩選是重金屬污染土壤植物修復的基礎和核心問題,同時也是該領域研究的難點及前沿。然而,已發(fā)現(xiàn)的這些超富集植物一般生長緩慢,植株矮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小,地域性分布比較明顯,在實際應用中受到很大限制。
國內外根據超富集植物的定義標準,進行了大量的野外篩選工作,從中找出了一些能夠超富集鎘的植物。據國外文獻報道,僅有Thlaspi?caerulescens、Thlaspi?rotundifolium、Cardaminossis?halleri、Amaranthus?hybridus以及Thlaspi?praecox等少數(shù)幾種植物為鎘超富集植物,且這些植物的生長均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很難大面積生長。近些年,國內研究者也陸續(xù)報道了鎘超富集植物三葉鬼針草(Bidena?pilosa)、蘆竹(Arundo?donax)、小飛揚草(Euphobia?thymifolia)、球果蔊菜(Rorippa?islandica)、龍葵(Solanum?nigrum)、商陸(Phytolacca?acinosa)、堇菜(Viola?baoshanensis)和東南景天(Sedum?alfredii)、莧菜(Amaranthus?mangostanus)、籽粒莧(Amaranthus?hypochondriacus)、蕹菜(Ipomoea?aquatica)、楊桃(Averrhoa?carambola)等。
目前,針對重金屬污染應用較為廣泛的主要是植物修復技術,其具有安全、成本低、生態(tài)協(xié)調及環(huán)境美化功能等優(yōu)點,因此受到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植物對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有植物穩(wěn)定、植物揮發(fā)和植物吸收等方式。許多研究主要集中在篩選并運用超富集植物高效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屬,但是由于土壤中的鎘不易被植物吸收,鎘的超富集植物被發(fā)現(xiàn)的并不多,且生物量小、生長緩慢、分布范圍小等缺點。應用于實際的鎘污染修復方面的研究較為缺乏。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以上技術問題在分析已有技術不足之處的基礎上,為了克服以上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新的成本低、可操作性強的修復鎘污染土壤的方法。
本發(fā)明的具體技術方案是:
一種修復鎘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驟:
A、將香附子在在鎘污染的土壤中進行直接栽植或將其種子直播生長;
B、對栽種的香附子進行留茬收割植物的地上部分,或種植一定年限后,將整株植物回收,再播種或扦插幼苗。
香附子(Cyperus?rotundus?L.)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種中草藥,廣泛分布于我國北部和西北、西南部,也是一種常見的農田雜草。其抗逆境能力較強,具有較強的爭光、爭水和爭肥能力,是較好的修復鎘污染土壤的種質資源。它是由在地下的球莖產生根莖,根莖長出新的球莖,新球莖萌生幼草,一株接著一株,連綿不斷地生長。在生長期內,它能在短時間內以數(shù)倍甚至幾十倍的數(shù)量快速繁育生長,并迅速占領地面,表現(xiàn)出超強的繁殖能力。
香附子地上部鎘含量高,表明其能夠從污染土壤吸收大量鎘并通過根系往地上部運輸,進一步通過移走地上部,可達到減少污染土壤中鎘含量的目的,從而實現(xiàn)鎘污染土壤的修復。
本發(fā)明的積極效果表現(xiàn)在:利用香附子對鎘的富集特性,將其種植在鎘污染的土壤中,通過根系吸收鎘,并轉運儲存到地上部分,以達到修復土壤鎘污染的目的。由于香附子適應性強,易成活,在其生長過程中不需要進行特殊管理,因而成本很低、可操作性強。
具體實施例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本實施例以香附子為試驗材料,驗證其修復土壤鎘污染的優(yōu)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農業(yè)大學,未經四川農業(yè)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6460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