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富營養化湖泊水體凈化的生物強化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64514.1 | 申請日: | 2011-1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02968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0 |
| 發明(設計)人: | 詹旭;鄒路易;張光生;王婧希;邵帥;涂凱;米強;丁菲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3/32 | 分類號: | C02F3/3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4122 江蘇省無***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富營養化 湖泊 水體 凈化 生物 強化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針對富營養化湖泊水體水質凈化的生物強化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國民經濟不斷增長,工業規模不斷擴大,城鎮人口不斷增加,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加,大量污染物質未經過處理流入江河、湖泊,造成大量的水資源受到污染,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資源之一,同時也是水源地的重要人工載體。它與人民的生產、生活以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休戚相關。
湖泊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水資源,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保障,因而它成為人類社會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有豐富的水量、水利和水產資源,又具有維持生物多樣性、調節氣候、蓄納洪水、調節地表徑流、凈化水質等功能。但是,隨著我國工農業的迅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和低級、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大量營養物不斷流入湖泊,給諸多湖泊環境造成了不良影響,導致我國湖泊水體的營養負荷急劇增加和積累,生態系統不斷退化,藍藻水華頻繁爆發,湖泊富營養化呈現迅猛發展的趨勢。湖泊是很多城市的水源地的重要組成形式,它的水質狀況直接影響著人民的生活、生產情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日益嚴重的湖泊富營養化問題,而開發的低成本、零運行費用、安全的凈化富營養化湖泊水體水質方法。該方法是有效的利用人工介質富集土著微生物,實現生物強化作用,通過構建生物強化系統,在凈化水質的同時,改善湖泊的水生態系統。
針對富營養化湖泊水體水質凈化的生物強化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1)用圍格實現一定范圍的封閉水域,將較少質量分數的人工介質、鰱魚、河蚌與蚯蚓,按照設定的空間分布形態,投放系統中,經過一定周期,逐漸提高到30~85重量%的人工介質100~500重量份、5~30重量%的鰱魚200~500重量份、7~20重量%的河蚌100~300重量份與3~20重量%的蚯蚓10~100重量份。2)保持兩個月的生物強化馴化期,整個水體的水質改善效果明顯,能從GB8383-2002劣V水質標準提高到V類及以上水質標準。
該方法的特點在于系統各組成形態簡單,低成本,零運行費用,無二次污染,安全,該方法尤其針對以水源地形式存在的富營養化湖泊水體水質凈化具有顯著的環境意義和現實意義。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發明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的生物強化系統構建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的實施本發明,特舉如下實例作進一步說明,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這些實施例。
實例1
以富營養化湖泊某區域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凈化實驗。在未進行凈化前,測定水中總氮、總磷、高錳酸鹽的含量分別為4.03mg/L、0.26mg/L、10.12mg/L,此類水體水質處于劣V類標準。生物強化系統中投放32%的人工介質,6%的鰱魚,8%的河蚌,3%的蚯蚓,經過兩個月的生物馴化周期,正式進行凈化水質試驗。在有效水體停留時間為7d的情況下,出水處測定的水質報告顯示:總氮、總磷、高錳酸鹽的含量分別為1.42mg/L、0.15mg/L、6.18mg/L。即經過生物強化方法處理后,出水水質達到IV標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南大學,未經江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6451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球形元件識別器
- 下一篇:一種檢測汽車半軸彎曲疲勞壽命的臺架及檢測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