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生物信號檢測電極及配備其的生物信號檢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63383.5 | 申請日: | 2011-1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5170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1 |
| 發明(設計)人: | 山下志功 | 申請(專利權)人: | 索尼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5/04 | 分類號: | A61B5/04;A61B5/0478;A61B5/0476;A61B5/049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剛;吳孟秋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物 信號 檢測 電極 配備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生物信號檢測電極及配備其的生物信號檢測裝置,該生物信號檢測電極被設計為在與人體或動物體的具有毛發的部位接觸時檢測生物信號。
背景技術
通常,對諸如腦電圖和肌電圖的電信號(或者生物信號)進行分析,以了解人或者動物的健康狀況。對這些生物信號的測量通常是以與人體的被測部位接觸的測量電極的方式來完成的。如果被測部位是生長有毛發的部位,則將會出現皮膚與測量電極之間存在的毛發會阻擋它們之間的電接觸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現已開發了一種用于測量生物信號的裝置,其配備有一種在毛發存在的部位獲取生物信號的電極。例如,日本專利公開JP昭62-231621(第3頁的右上部分和圖7)(以下稱作專利文獻1)公開了一種“用于腦電圖測量的頭戴式裝置”,其配備有成束的銀質配線的電極。該成束的銀質配線被電解液浸漬,并且該成束的銀質配線的電極與病人的頭部接觸。
發明內容
專利文獻1中所公開的成束的銀質配線的電極具有在接觸病人頭部時導致病人疼痛的缺點。而且,緊密成束的銀質配線阻礙了電極與存在頭發的頭皮完全接觸。
上述內容促成了本發明,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能夠在不被毛發阻礙的情況下與皮膚接觸的生物信號檢測電極。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該生物信號檢測電極由旋轉部和多個電極端子組成。
該旋轉部可旋轉地結合至能夠安裝在活體上的支撐部上。其具有結合至支撐部的第一面以及與第一面相對的第二面。
該電極端子從旋轉部的第二面傾斜地伸出。
根據前述結構,由于旋轉部的旋轉,相對于第二面傾斜伸出的電極端子將頭發移至一邊,而與皮膚良好地接觸。
該旋轉部能夠以穿過第一和第二面的中心的直線為軸旋轉。電極端子被布置為關于該軸旋轉對稱。此外,電極端子的從第一面到它們的末端的長度完全或近似相等。
如上構造的電極端子由于具有被均勻定位的末端并且使得它們的接觸壓力均勻分布而與皮膚完全接觸。
電極端子可由浸漬有電解液的液體保持材料形成。
采用前述結構,由于在與皮膚機械接觸時電極端子允許電解液從其滲出,所以電極端子獲得了與皮膚的良好電接觸。
電極端子可由任何彈性材料形成。
如此形成的電極端子與皮膚的形狀保持一致地變形,從而緊密地接觸皮膚。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生物信號檢測裝置由支撐部、旋轉部和電極端子組成。
該支撐部用于將生物信號檢測裝置結合至病人身體。
該旋轉部可旋轉地安裝在支撐部上,其具有固定至該支撐部的第一面以及與第一面相對的第二面。
該電極端子傾斜地從旋轉部的第二面伸出。
傾斜地從第二面伸出的電極端子將頭發移至一邊以與皮膚完全接觸。
上述生物信號檢測裝置可以還具有用于轉動旋轉部的驅動機構,以及響應于電極端子的接觸電阻來控制驅動機構的控制單元。
該控制單元確定電極端子與皮膚之間的接觸程度,并且根據確定結果來控制旋轉部的旋轉,這自動地確保了電極端子和皮膚之間的良好接觸。
如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能夠將毛發移至一邊以與皮膚接觸的生物信號檢測電極。
附圖說明
圖1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生物信號檢測裝置的透視圖;
圖2是示出同上所述的生物信號檢測裝置的頭頂部電極的透視圖;
圖3是示出同上所述的生物信號檢測裝置的移除了所結合的支撐體的頭頂部電極的透視圖;
圖4A和圖4B分別是示出同上所述的生物信號檢測裝置的頭頂部電極的電極端子結構的平面視圖和側視圖;
圖5是示出同上所述的生物信號檢測裝置的頭頂部電極的電極端子之一的結構的截面圖;
圖6是說明同上所述的生物信號檢測裝置的功能結構的框圖;
圖7是說明生物信號檢測裝置的信號處理單元的電路結構的框圖;
圖8是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的生物信號檢測裝置的功能結構的框圖;和
圖9是示出同上所述的生物信號檢測裝置的操作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第一實施方式)
以下描述第一實施方式。
[生物信號檢測裝置的結構]
圖1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生物信號檢測裝置1的透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索尼公司,未經索尼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6338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