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太陽電池吸收層的銅銦硫陣列化薄膜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62766.0 | 申請日: | 2011-1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9425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3-28 |
| 發明(設計)人: | 汪雷;盛夏;楊德仁;常蘭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L31/18 | 分類號: | H01L31/18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周麗娟 |
| 地址: | 310027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太陽電池 吸收 銅銦硫 陣列 薄膜 制備 方法 | ||
1.一種用于太陽電池吸收層的CuInS2陣列化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將銦鹽、銅鹽、分散劑溶于第一溶劑中,在120-180℃下攪拌至完全溶解形成溶液,其中銦鹽的濃度為0.01-0.12mol/L,銅鹽的濃度為0.01-0.1mol/L;再向其中加入由硼氫化鈉在第二溶劑中溶解形成的溶液,在120-180℃中反應10-30分鐘,經離心分離和清洗后,得到Cu-In合金納米顆粒;其中,所述銦鹽為氯化銦,所述銅鹽為氯化銅或硫酸銅,所述分散劑為聚乙烯吡咯烷酮;所述第一溶劑為一縮二乙二醇、乙二醇、三縮四乙二醇中至少一種,所述第二溶劑為一縮二乙二醇、乙二醇、三縮四乙二醇中至少一種;所述銦鹽、銅鹽中銦、銅摩爾比為In∶Cu=1.03-1.15∶1,硼氫化鈉與銦鹽的摩爾比為1.5-10∶1;
(2)將步驟(1)制備的Cu-In合金納米顆粒分散在有機溶劑中配成濃度為0.1-1mol/L的Cu-In合金墨水,然后將所述的Cu-In合金墨水涂覆在襯底上形成Cu-In前驅體薄膜;其中,所述有機溶劑為乙醇溶液、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或者乙二醇甲醚/乙二醇/乙醇溶液;
(3)將步驟(2)所制備的Cu-In前驅體薄膜在H2S/Ar混合氣氛中進行燒結,燒結溫度為450-600℃,保溫10-60分鐘,升溫速率為1-10℃/s,H2S/Ar混合氣體氣壓為5-30Torr,得到CuInS2陣列化薄膜。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太陽電池吸收層的CuInS2陣列化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襯底為Si片、Mo片或者玻璃。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太陽電池吸收層的CuInS2陣列化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銦鹽、銅鹽中銦、銅摩爾比為In∶Cu=1.1∶1。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太陽電池吸收層的CuInS2陣列化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有機溶劑為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太陽電池吸收層的CuInS2陣列化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燒結溫度為550℃,保溫30分鐘。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太陽電池吸收層的CuInS2陣列化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H2S/Ar混合氣氛,以體積百分含量計,組成為:H2S?30%,Ar?7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62766.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集裝箱角柱結構
- 下一篇:一種鮑魚包裝盒的內置泡沫保溫箱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H01L 半導體器件;其他類目中不包括的電固體器件
H01L31-00 對紅外輻射、光、較短波長的電磁輻射,或微粒輻射敏感的,并且專門適用于把這樣的輻射能轉換為電能的,或者專門適用于通過這樣的輻射進行電能控制的半導體器件;專門適用于制造或處理這些半導體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導體本體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轉換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輻射控制通過該器件的電流的,例如光敏電阻器
H01L31-12 .與如在一個共用襯底內或其上形成的,一個或多個電光源,如場致發光光源在結構上相連的,并與其電光源在電氣上或光學上相耦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