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凈化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62271.8 | 申請日: | 2011-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2853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04 |
| 發明(設計)人: | 廣瀬治道;牧野勉;宮本高志;渡邊茂 | 申請(專利權)人: | 芝浦機械電子裝置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Q11/00 | 分類號: | B23Q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黨曉林;王小東 |
| 地址: | 日本神***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凈化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對在加工機械中使用的冷卻液等處理液進行凈化的凈化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已提出一種冷卻液的凈化裝置,該凈化裝置對在車床、銑床等加工機械中用于切削部的潤滑及冷卻的冷卻液(處理液)進行凈化以使其能夠反復使用(參照專利文獻1)。在該現有的凈化裝置中,通過將來自加工機械的使用過的冷卻液以除去了磁性體的狀態下落供給至貯存槽,來在該貯存槽所貯存的冷卻液中生成氣泡(泡沫),該氣泡在上浮時附著在冷卻液中的異物上,從而該異物上浮至冷卻液的表面。通過回收該上浮至冷卻液的表面的異物來凈化冷卻液。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第2005-96053號公報
但是,在上述現有的凈化裝置中,由于是通過向貯存槽內下落供給使用過的冷卻液(處理液)而使貯存在該貯存槽內的使用過的冷卻液中產生氣泡,因此,氣泡很難遍布到貯存在貯存槽中的使用過的冷卻液的各個角落,另外,由于該氣泡在使用過的冷卻液中的停留時間也較短,因此,很難形成在貯存槽內的使用過的冷卻液中溶解有更多的氧的狀態。因此,在貯存于貯存槽的使用過的冷卻液中厭氧性的細菌較易繁殖,成為惡臭的原因。另外,若貯存于貯存槽的使用過的冷卻液的表面被油、細菌的死骸、切削粉末等異物覆蓋,則使用過的冷卻液中不能遍布氧,從而容易加速厭氧性細菌的繁殖。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情況而完成的,提供一種能夠使更多的氧等氣體遍布于使用過的處理液中的凈化裝置。
本發明的凈化裝置為一種用于凈化加工機械中的使用過的處理液的凈化裝置,其構成為具有:儲液槽,該儲液槽用于貯存所述加工機械中的使用過的處理液;泡沫產生機構,該泡沫產生機構使被供給的使用過的處理液中產生泡沫,從而生成含泡沫的使用過的處理液;處理液供給機構,該處理液供給機構抽吸所述儲液槽中的使用過的處理液并將該使用過的處理液供給至所述泡沫產生機構;供給部,該供給部將在所述泡沫產生機構中生成的含泡沫的使用過的處理液向所述儲液槽進行引導,并將該含泡沫的使用過的處理液供給至該儲液槽;以及處理液循環機構,該處理液循環機構抽吸所述儲液槽中的使用過的處理液并使其返回至該儲液槽。
根據本發明的凈化裝置,能夠使更多的氧等氣體遍布于使用過的處理液中。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凈化裝置的圖。
圖2是表示圖1所示的凈化裝置所使用的泡沫產生器的詳細構造的圖。
圖3是表示液體中的泡沫的尺寸和溶解效率的關系的圖。
圖4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凈化裝置的圖。
圖5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凈化裝置的圖。
圖6是表示本發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凈化裝置的圖。
圖7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五實施方式的凈化裝置的圖。
圖8是表示可應用于凈化裝置的處理液回收機構的圖。
圖9是表示本發明的第六實施方式的凈化裝置的圖。
圖10是表示圖9所示的凈化裝置所使用的吸液器的詳細構造的圖。
圖1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七實施方式的凈化裝置的圖。
圖12是表示從圖11所示的凈化裝置中的泡沫噴出管噴出的含泡沫的使用過的冷卻液的狀態的圖。
標號說明
10:儲液槽
11:導入管
12:送出管
13a、13b:壁板部件
20:泡沫產生器
21:泵
22、22a、44:空氣缸
22b:氮氣缸
23:流量調節器
24a、43:抽吸管
24b:液體輸送管
25、45:氣體輸送管
26:供給管(供給部)
27、28a、28b:開閉閥
30:曝氣機(槽內泡沫產生機構)
31:空氣缸
32:流量調節器
40:泡沫產生器
41:空氣驅動泵
42:粗過濾器
45:氣體輸送管
47a:第一氣體輸送管
47b:第二氣體輸送管
48a、48b:流量調節器
49a、49b:節流閥
50:第一液體輸送管
51:第二液體輸送管
52:供給管
52a:第一供給支管
52b:第二供給支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芝浦機械電子裝置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芝浦機械電子裝置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6227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