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隧道器裝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110361788.5 | 申請日: | 2011-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2560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04 |
| 發(fā)明(設計)人: | P·馬丁;S·B·科特;D·伯吉斯 | 申請(專利權)人: | 泰科保健集團有限合伙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17/34 | 分類號: | A61B17/34;A61B17/00;A61M25/00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mào)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11038 | 代理人: | 張濤 |
| 地址: | 美國馬***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隧道 裝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留置導管,特別是,本發(fā)明涉及用于在病人的皮膚之下皮下隧穿(tunneling)導管的隧道器(tunneler)裝置。
背景技術
導管是用于對體腔、管道以及脈管抽出和注入流體的柔性器具。通常,導管的遠端植入到例如病人的脈管中,以抽出血液或注入藥物。當導管組件植入到病人的脈管中時,導管的遠側(cè)部分通過病人皮膚上的切口插入到脈管中(靜脈切開位點)直到遠端精確定位到期望的位置,而近側(cè)部分仍然在病人體外以允許該導管注入和/或抽出流體,例如用于血液透析。近側(cè)部分可以簡單地從靜脈切開位點延伸并固定至病人。可選擇地,可以使用公知過程將該近側(cè)部分從病人的皮膚之下隧穿到遠離靜脈切開位點的位置。為了在病人的皮膚之下隧穿該導管的該近側(cè)部分,通常將隧道器裝置固定到導管的該近側(cè)部分以在病人的皮膚之下將導管從靜脈切開位點拉到遠離位置。
隧道器裝置具有構造成與導管的近端牢固接合的一端。通常,該隧道器裝置的接合端包括至少一個尖頭,該尖頭的尺寸定為接收到導管的一個腔或多個腔內(nèi)。盡管這在隧道器裝置與導管的連接方面提供了一點效果,但在隨后的隧穿過程中還是公知會發(fā)生脫離。這種脫離會延長過程并要求使用第二隧道器,從而增加過程的花費。
因此,有利的是提供一種包括導管固定裝置的隧道器裝置,該導管固定裝置能夠改善該隧道器裝置與該導管的固定,從而在隧穿過程中防止脫離。
發(fā)明內(nèi)容
因此提供一種隧道器裝置。一般而言,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隧道器裝置包括:形成在其近端上的手柄,該手柄構造成由使用者可操作地接合;從該手柄向遠側(cè)延伸的桿;在該桿的遠端上支撐的夾頭,該夾頭包括多個向遠側(cè)延伸的指狀件,這些指狀件限定縱向開口,該開口構造成接收導管管子的端部;以及構造成與該夾頭可操作地接合的連接器,其中該連接器構造成在連接器與夾頭接合時徑向向內(nèi)偏壓夾頭的指狀件。
在一個實施例中,夾頭包括四個(4個)指狀件。多個指狀件中的每一個都可以包括至少一個徑向向內(nèi)延伸的尖頭。至少一個徑向向內(nèi)延伸的尖頭可以構造成接收在縱向狹槽內(nèi)的導管管子的外表面摩擦接合。連接器可以構造成與夾頭螺旋接合。隧道器裝置可以進一步包括構造成可選擇地與夾頭接合的蓋。蓋可以構造成與夾頭螺旋接合。蓋還可以構造成用于鈍的組織解剖。在一個實施例中,蓋包括縱向延伸的肋。桿可以包括第一桿部分,第一桿部分相對于第二桿部分成角度,第一桿部分與第二桿部分之間的角度可以是三十度(30°)。
一般而言,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中,隧道器裝置包括:形成在其近端上的手柄,該手柄構造成由使用者可操作地接合;從該手柄向遠側(cè)延伸的桿;在該桿的遠端上支撐的夾頭,該夾頭包括多個向遠側(cè)延伸的指狀件以及與這些指狀件徑向上隔開的縱向凸起,所述凸起構造成接收到導管管子的腔內(nèi);以及構造成與夾頭可操作地接合的連接器,其中連接器構造成當連接器與夾頭接合時向著縱向凸起徑向向內(nèi)偏壓夾頭的指狀件。隧道器裝置可以進一步包括構造成與夾頭可選擇地接合的蓋。蓋還可以構造成用于鈍的組織解剖。
一般而言,在本發(fā)明的再一個方面中,隧道器裝置包括:形成在其近端上的手柄,該手柄構造成由使用者可操作地接合;從該手柄向遠側(cè)延伸的桿;在該桿的遠端上支撐的夾頭,該夾頭包括多個向遠側(cè)延伸的指狀件以及與所述指狀件徑向上隔開的縱向凸起,所述凸起構造成接收到導管管子的腔內(nèi),并且多個指狀件中的每一個都包括至少一個徑向向內(nèi)延伸的尖頭;以及構造成與夾頭可操作地接合的連接器,其中該連接器構造成當連接器與夾頭接合時向著縱向凸起徑向向內(nèi)偏壓夾頭的指狀件,從而在指狀件與凸起之間摩擦接合導管管子;以及構造成與夾頭可選擇地接合的蓋,其中蓋構造成用于鈍的組織解剖。
附圖說明
合并到說明書中并作為說明書一部分的附圖示出了公開的實施方式,并和上文中本發(fā)明的一般說明以及下文中實施方式的詳細說明一同用于解釋本發(fā)明的原理,其中:
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隧道器裝置的實施例的側(cè)視圖,其中蓋固定至該隧道器裝置的遠端;
圖2是圖1中隧道器裝置的側(cè)視圖,其中蓋從該隧道器裝置的遠端移除;
圖3是圖2中所示的該隧道器裝置的遠端的放大透視圖;
圖4是沿圖1中該隧道器裝置的遠端的放大透視圖;
圖5是圖4的該隧道器的遠端的接合的截面?zhèn)纫晥D;
圖6示出在圖1中隧道器裝置通過切口插入之前的患者上部軀干;
圖7示出在圖1中隧道器裝置通過切口插入之后的圖6中上部軀干;
圖8是圖1中隧道器裝置在其遠端接收導管管子之前的側(cè)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泰科保健集團有限合伙公司,未經(jīng)泰科保健集團有限合伙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61788.5/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