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智能電視支付密鑰系統以及基于智能電視的支付方法有效
申請號: | 201110361720.7 | 申請日: | 2011-11-15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0824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15 |
發明(設計)人: | 劉風軍;徐曉強;楊建輝;肖波;劉源;徐蓉;孫立林;金正博;王春暉;海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H04N21/4623 | 分類號: | H04N21/4623;G06Q20/08;H04L29/06;H04L9/32;H04L9/30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臧霽晨;王忠忠 |
地址: | 200135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能 電視 支付 密鑰 系統 以及 基于 方法 | ||
1.一種智能電視支付密鑰系統,其特征在于,具備支付客戶端裝置(100)和TVP加密裝置(200),
所述支付客戶端裝置(100)具備:
公鑰存儲模塊(101),預置有下述的公鑰;
用戶界面模塊(102),獲得交易信息和敏感數據,將獲得的交易信息生成報文體,并且從所述公鑰存儲模塊調用所述公鑰;
加密模塊(103),利用通過所述用戶界面模塊調用的公鑰,對所述敏感信息進行加密,得到客戶端加密數據;以及
發送模塊(104),將所述客戶端加密數據和所述報文體作為交易報文體發送到所述TVP加密裝置,
所述TVP加密裝置(200)具備:
密鑰生成模塊(201),用于生成私鑰和與該私鑰一一對應的公鑰;
私鑰存儲模塊(202),用于存儲所述私鑰;
接收模塊(203),用于接收從所述支付客戶端裝置發送來的交易報文體;
解密模塊(204),調用存儲在所述私鑰存儲模塊中的私鑰對所述交易報文體中的所述客戶端加密數據進行解密。
2.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電視支付密鑰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發送模塊(104)具有對所述交易報文進行壓縮和編碼的壓縮編碼單元和發送經壓縮和編碼的所述交易報文的發送單元,
所述接收模塊(203)具有接收所述交易報文的接收單元和對接所述交易報文進行解碼和解壓縮的解碼解壓縮單元。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電視支付密鑰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密模塊(103)利用所述公鑰對所述敏感信息進行RSA非對稱加密算法進行加密,
所述解密模塊(204)利用所述私鑰所述客戶端加密數據進行非對稱私鑰解密。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電視支付密鑰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付客戶端裝置(100)還具備:用于對所述交易報文體計算摘要值并且將計算出的摘要值作為所述敏感數據的第一摘要值計算模塊(105),
所述TVP加密裝置(200)還具備:
用于對接收到的所述交易報文體計算摘要值的第二摘要值計算模塊(205);
摘要值比較模塊(206),比較所述第二摘要值計算模塊中計算得到的摘要值和由所述解碼解壓縮單元解碼解壓后得到的敏感數據中含有的摘要值是否一致。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電視支付密鑰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摘要值計算模塊(105)和第二摘要值計算模塊(205)利用安全哈希算法對所述交易報文體計算摘要值。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電視支付密鑰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摘要值比較模塊(206)在判斷為所述摘要值不一致的情況下丟棄報文。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電視支付密鑰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公鑰為具有隨時間推移的對應有效期并且強度隨時間推移逐漸增強。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電視支付密鑰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公鑰為3把,分別為1152位、1408位、1984位。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電視支付密鑰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私鑰和所述公鑰通過索引號一一對應。
所述發送模塊(104)還將所述索引號與所述交易報文體一起發送到所述TVP加密裝置。
10.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電視支付密鑰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密模塊(204)還用于利用對稱密鑰對解密后的密碼格式進行轉加密。
11.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電視支付密鑰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TVP加密裝置具備動態碼生成模塊(208),根據來自所述支付客戶端裝置(100)的請求生成動態碼并且存儲該動態碼,同時也將該動態碼發送給用戶,
所述用戶界面模塊(102)作為敏感數據還獲得通過用戶輸入的該動態碼,由所述加密模塊(103)將該動態碼作為所述敏感信息進行加密并由所述發送模塊(104)將加密后的動態碼作為所述客戶端加密數據與所述報文體作為交易報文體一起發送到所述TVP加密裝置,
所述TVP加密裝置還具備動態碼比較模塊(209),比較所述動態碼生成模塊(208)中已存儲的所述動態碼和所述交易報文體中包含的動態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61720.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業務訪問方法和邊緣設備
- 下一篇:電視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