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動汽車隱形空調器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61501.9 | 申請日: | 2011-1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1233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22 |
| 發明(設計)人: | 孫善駿 | 申請(專利權)人: | 孫善駿 |
| 主分類號: | B60H1/00 | 分類號: | B60H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0011 安徽省合***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動汽車 隱形 空調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機動車領域,是一種充分利用空氣動力、風力和太陽能的電動汽車隱形空調器,是能在機動車運行和靜止中可以把空氣動能、太陽能化解制冷制熱給車用空調和空氣調節再利用的系統裝置方案,適用于各種機動車,特別適用于在電動汽車上的運用。?
背景技術
目前,還沒有這種型式的電動汽車隱形空調器,現有的車輛空調僅有單獨的車內動力驅動方式,這樣做就大量浪費了能量和材料,同時在其它系統方面也增加了制造和使用成本;現有的車用空調和空氣通風調節完全用車內動力自成系統,造成動力系統效率低下,各系統部件造價上升;現有的車用空調和空氣通風調節也相互矛盾不便應用,特別是電動汽車對于能量利用效率要求更高,往往依賴于是否擁有效率更高的空調系統,如果單用車用電池制冷和采暖,電動車的可行駛里程會減少百分之六十左右,不用制冷和采暖又很難適用,為了改善這種不利的情況,有必要發明一種適用、先進的在行走和靜止時能制冷制熱、浮充冷熱能,吸收利用外界能量的裝置,也就是本發明的電動汽車隱形空調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電動汽車隱形空調器,是一種充分利用空氣動力、風力和太陽能的電動汽車隱形空調器,是能在機動車運行和靜止中可以把空氣動能、太陽能化解制冷制熱給車用空調和空氣調節再利用的系統裝置方案,適用于各種機動車、特別適用于在電動汽車上的運用,本系統裝置方案也是這種裝置的基本形式,能制冷制熱、浮充冷熱能,吸收利用外界能量。
本發明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在車廂體(40)表面下布置吸熱管或廂體吸熱流道(31);吸熱管或廂體吸熱流道(31)、控制閥(20)、管路(21)、管路(22)、控制閥(23)、泵(18)和蓄熱保溫平衡箱(29)內管路(26)、制冷盤管(27)、管路(28)構成循環回路;控制閥(20)、控制閥(23)分別旁通連接控制閥(14)、控制閥(17)構成了蓄熱保溫平衡箱(29)內管路(26)、制冷盤管(27)、管路(28)、泵(18)和控制閥(14)、控制閥(17)、管路(24)、管路(25)、車內空調盤管(11)的旁通循環回路。上述各子系統和構成的循環回路的零部件可以根據需要決定零部件數量和零部件種類。車輛運行時車廂體(40)表面氣流速度較快會使表面溫度降低制造冷量,產生的冷量傳導被吸熱管或廂體吸熱流道(31)內的制冷劑吸收,為了減少散失被吸收的能量在車廂體(40)表面下的吸熱管或廂體吸熱流道(31)下布置有車廂保溫層(4)保溫,車廂體(40)上有車廂保溫層(4)也保證了空調效果;如果控制閥(14)、控制閥(17)開通冷量可以通過管路(26)、管路(28)從制冷盤管(27)導出蓄熱保溫平衡箱(29)內蓄能液(38)內的冷量,如果泵(18)此時加入工作還可以加速上述的效果;蓄熱保溫平衡箱(29)制作成可以保溫的罐狀體,其造形根據需要設計;為了抵減由于蓄能液(38)溫度變化產生的體積、壓力變化,其內部安裝有氣囊減壓閥(30),氣囊減壓閥(30)閥頭上有氣囊是為了保證蓄能液(38)不外溢造成車內污染,其閥頭上的氣囊內的空氣溢出或流入補償了蓄能液(38)由于溫度變化產生的體積、壓力變化,從而達到減壓目的;如果控制閥(14)、控制閥(17)關閉那么從吸熱管或廂體吸熱流道(31)傳遞來的冷量僅能通過控制閥(20)、管路(21)、管路(22)、控制閥(23)傳遞到蓄熱保溫平衡箱(29)內的管路(26)、制冷盤管(27)、管路(28)上被蓄能液(38)吸收儲存待用。在制冷工況,如果控制閥(14)、控制閥(17)開通,而控制閥(20)、控制閥(23)也是開通的,可以邊做上述的吸冷工況邊把吸收的冷量通過管路(24)、管路(25)打到車內空調盤管(11)內直接散冷加以利用或用空調風機(12)吹風幫助散冷加以利用,冷量通過空調風口(13)進入車廂內。
在車輛停止運行或充電時可以充分利用泵(18),以其為中心變成熱泵系統利用外界能量一般為市電驅動泵(18)向蓄熱保溫平衡箱(29)充冷量或熱量待行車時使用,能減少車載電池直接制冷取暖消耗電能,這個以泵(18)為中心的系統主要有車廂體(40)表面、吸熱管或廂體吸熱流道(31)、控制閥(20)、管路(21)、管路(22)、控制閥(23)、泵(18)和蓄熱保溫平衡箱(29)內管路(26)、制冷盤管(27)、管路(28)構成的循環回路泵冷或熱對蓄熱保溫平衡箱(29)充冷量或熱量后預備能量儲蓄待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孫善駿,未經孫善駿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61501.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