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樹脂混凝土電解槽及其制作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61055.1 | 申請日: | 2011-1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9227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3-28 |
| 發明(設計)人: | 劉繼向;錢海林;李云海;吳生貴;劉世青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華化工機械及自動化研究設計院 |
| 主分類號: | C25C7/00 | 分類號: | C25C7/00 |
| 代理公司: | 甘肅省知識產權事務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田玉蘭 |
| 地址: | 730060 甘***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樹脂 混凝土 電解槽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種樹脂混凝土電解槽,其特征在于:它由液體粘結劑和固體增強骨料按比例配制好的樹脂混凝土復合材料整體澆鑄而成,且槽體采用五層聚合物復合材料新型結構,所述的液體粘結劑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組成:乙烯基樹脂7~15份、固化劑0.15~0.3份、促進劑0.12~0.25份、偶聯劑0.15~0.3份、浸潤劑0.1~0.25份和消泡劑0.01~0.04份;所述的固體增強骨料由連續級配的石英砂和硅微粉按照下述重量份組成:6~12目石英砂20~40份、12~20目石英砂20~30份、20~40目石英砂15~22份、40~70目石英砂7~15份和硅微粉5~10份;所述的槽體五層聚合物復合材料新型結構,從槽體外側向內側依次為外表面玻璃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1)、樹脂混凝土層(5)、玻璃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筋加強層(3)、樹脂混凝土層(4)和內表面玻璃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樹脂混凝土電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態粘結劑中,其中,固化劑采用過氧化甲乙酮或者過氧化苯甲酰,促進劑采用環烷酸鈷或者異辛酸鈷,偶聯劑為r-甲基丙烯酸丙酯基三甲氧基硅烷,浸潤劑為玻璃纖維類浸潤劑,消泡劑是二甲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樹脂混凝土電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解槽槽體側壁和端壁的壁厚自上沿向底部逐漸增加,上沿壁厚為70~80mm,槽體內壁脫模斜度為0.5~1°。
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樹脂混凝土電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表面玻璃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1)的厚度為1~2mm,由經乙烯基樹脂浸漬的一層表面氈(6)和一層短切氈(7)固化成型。
5.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樹脂混凝土電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表面玻璃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2)的厚度為2~3mm,由經乙烯基樹脂浸漬的一層表面氈(6)和兩層短切氈(7)固化成型。
6.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樹脂混凝土電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筋加強層(3)為預編制的多向網狀結構,筋表面粘結有螺旋狀纏繞的玻璃纖維束和一層細小的砂礫。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樹脂混凝土電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筋的直徑為6~16mm;所述的玻璃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筋加強層(3)的網格大小為100×100mm~600×600mm,其中,槽體側壁、端壁和底板三部分的玻璃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筋加強層(3)的網格采用相同或不同尺寸。
8.一種樹脂混凝土電解槽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下述步驟:
a.?對鋼制內外模具表面進行拋光處理,直至形成高光表面;
b.?在內外模具表面均勻地涂刷一層乙烯基樹脂,分別貼襯一層經乙烯基樹脂浸漬的表面氈(6),然后在內模表面連續貼襯兩層經乙烯基樹脂浸漬的短切氈(7),在外模表面貼襯一層經乙烯基樹脂浸漬的短切氈(7),并固化完全,分別形成內、外表面玻璃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2)和(1);
c.?按照槽體尺寸預編制玻璃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筋加強層(3);
d.?裝配內外模具,并在模具內放置預編制的網狀玻璃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筋加強層(3),玻璃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筋加強層(3)與外表面玻璃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1)相距10~30mm;
e.?開啟振動電機,向倒置模具內澆鑄配制好的樹脂混凝土復合材料;
f.?在室溫條件下固化24~48小時后,脫除內外模,養護7~14天即完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華化工機械及自動化研究設計院,未經天華化工機械及自動化研究設計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61055.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盾構機刀盤噴口保護裝置
- 下一篇:一種休閑椅底座旋轉轉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