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治療疥瘡的外用中藥有效
申請?zhí)枺?/td> | 201110360029.7 | 申請日: | 2011-11-15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7999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3-21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紅 |
主分類號: | A61K36/88 | 分類號: | A61K36/88;A61P33/14;A61K33/06;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地址: | 250000 山東省濟南市***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疥瘡 外用 中藥 | ||
(一)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中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疥瘡的外用中藥。
(二)背景技術
疥瘡是由于疥蟲感染皮膚引起的皮膚病,本病傳播迅速,疥瘡的體征是皮膚劇烈瘙癢,晚上尤為明顯,而且皮疹多發(fā)于皮膚皺折處。疥瘡是通過密切接觸傳播的疾病,疥瘡的傳染性很強,在一家人或集體宿舍中往往相互傳染,疥蟲離開人體能存活2~3天,因此,使用病人用過的衣服、被褥、鞋襪、帽子、枕巾也可間接傳染。
目前市場上用于治療疥瘡的藥物以外用藥為主,但不易徹底治愈,停藥后易復發(fā),使疾病經(jīng)久不愈,給病人和家人帶來精神和經(jīng)濟負擔。
(三)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為了彌補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制備簡單、療效顯著的治療疥瘡的外用中藥。
本發(fā)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治療疥瘡的外用中藥,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活性原料制成:
野菊花9~15份、赤芍4~10份、露蜂房3~9份、槐葉9~15份、藁本3~9份、白芷3~9份、蛇床子3~9份、苦參3~9份、木防己4~10份、制川烏1~3份、楮葉2~6份、百草霜1~3份、石灰1~3份、李根皮3~9份、木槿皮3~9份、浮萍3~9份。
其優(yōu)選的各活性原料的重量配比為:
野菊花12份、赤芍7份、露蜂房6份、槐葉12份、藁本6份、白芷6份、蛇床子6份、苦參6份、木防己7份、制川烏2份、楮葉4份、百草霜2份、石灰2份、李根皮6份、木槿皮6份、浮萍6份。
本發(fā)明所述中藥為膏劑。將各種原料清洗干凈后,打粉混合,制成膏劑,外敷使用。
本發(fā)明采用的各活性原料的藥用性能為:
野菊花:清熱解毒,疏風平肝。主治疔瘡,癰疽,丹毒,濕疹,皮炎,風熱感冒,咽喉腫痛,頭痛,眩暈;
赤芍:清熱涼血,活血祛瘀。主治溫毒發(fā)斑,吐血衄血,腸風下血,目赤腫痛,癰腫瘡瘍,閉經(jīng),痛經(jīng),崩帶淋濁,瘀滯脅痛;
露蜂房:祛風止痛,攻毒消腫,殺蟲止癢。主治風濕痹痛,風蟲牙痛,癰疽惡瘡,瘰疬,喉舌腫痛,痔漏,風疹瘙癢,皮膚頑癬;
槐葉:清肝瀉火,燥濕殺蟲。主治小兒驚癇,腸風,血淋,痔瘡,濕疹,皮膚瘙癢,疥癬,癰瘡疔腫;
藁本:祛風勝濕,散寒止痛。主治風寒頭痛,巔頂疼痛,風濕痹痛,疥癬,寒濕泄瀉,腹痛,疝瘕;
白芷:祛風除濕,通竅止痛,消腫排膿。主治感冒頭痛,眉棱骨痛,牙痛,鼻塞,鼻淵,濕勝久瀉,赤白帶下,癰疽瘡瘍;
蛇床子:溫腎壯陽,燥濕殺蟲,祛風止癢。主治男子陽痿,女子宮寒不孕,濕痹腰痛,寒濕帶下,陰囊濕癢,風濕痹痛,濕瘡,疥癬;
苦參:清熱燥濕,祛風殺蟲。主治濕熱瀉痢,腸風便血,黃疸,小便不利,水腫,帶下,陰癢,疥癬,麻風,皮膚瘙癢,濕毒瘡瘍;
木防己:祛風除濕,通經(jīng)活絡,解毒消腫。主治風濕痹痛,水腫,小便淋痛,閉經(jīng),跌打損傷,咽喉腫痛,瘡瘍腫毒,濕疹,毒蛇咬傷;
制川烏:祛風除濕,溫經(jīng),散寒止痛。主治風寒濕痹,肢體麻木,半身不遂,寒疝作痛,跌打瘀痛,陰疽腫毒;
楮葉:涼血止血,利尿,解毒。主治吐血,衄血,崩漏,金瘡出血,水腫,疝氣,痢疾,毒瘡,
百草霜:止血,消積,解毒散火。主治吐血,衄血,便血,雪崩,帶下,食積,痢疾,黃疸,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臁瘡,
石灰:解毒蝕腐,斂瘡止血,殺蟲止癢。主治癰疽疔瘡,丹毒,瘰疬痰核,贅疣,下肢潰瘍,久痢脫肛,疥癬,濕疹,痱子,
李根皮:清熱,下氣,解毒。主治氣逆奔豚,濕熱痢疾,赤白帶下,消渴,腳氣,丹毒,瘡癰;
木槿皮:清熱利濕,殺蟲止癢。主治濕熱瀉痢,腸風瀉血,脫肛,痔瘡,赤白帶下,陰道滴蟲,皮膚疥癬,陰囊濕疹;
浮萍:發(fā)汗解表,利水消腫,清熱解毒。主治風熱表證,麻疹不透,隱疹瘙癢,水腫,癃閉,瘡癬,丹毒,燙傷。
配方中,野菊花、露蜂房、百草霜、李根皮主要用于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疏風平肝;加配藁本、白芷、制川烏、浮萍,主要用于祛風除濕、散寒止痛、消腫排膿;又配赤芍、木防己、楮葉、石灰,用于清熱涼血、活血祛瘀、痛經(jīng)活絡;再配槐葉、蛇床子、苦參、木槿皮,用于溫腎壯陽、燥濕殺蟲、祛風止癢。
本發(fā)明以燥濕殺蟲、排膿消腫為治則,多種藥材組合協(xié)同,主要用于疏風散結、活血祛瘀、止癢止痛,有效加快藥物的吸收,改善末梢血液微循環(huán),糾正組織缺氧,修復損傷細胞,對疥瘡有顯著的療效。
臨床觀察:
(1)臨床資料
本發(fā)明人于2006年至今,對134例疥瘡患者進行臨床觀察治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紅,未經(jīng)王紅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6002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