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橋檢車安全擋塊自動自鎖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59022.3 | 申請日: | 2011-1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93338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13 |
| 發明(設計)人: | 區興永;皇甫維國;駱順東;董紅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市新筑路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D19/10 | 分類號: | E01D19/1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錢成岑;詹永斌 |
| 地址: | 611430***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橋檢車 安全 自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橋梁檢查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橋檢車的安全擋塊自動自鎖裝置。
背景技術
橋檢車作業過程中,行走小車駛入旋轉軌道時,需要將安全擋塊撥下,使得行走小車鎖在旋轉軌道內,以防止橋檢車變軌時旋轉軌道旋轉過程中,行走小車從軌道中滑出,造成安全事故。傳統采用人工方式撥動安全擋塊,不僅操作麻煩,而且容易夾傷操作人員的手,更嚴重的是有時由于操作人員的疏忽而忘記撥下安全擋塊就驅動旋轉軌道轉動,行走小車從軌道滑出致使橋檢車脫離軌道墜入橋底,釀成人員傷亡等重大安全事故,為消除此類安全隱患,設計一種當且僅當行走小車進入旋轉軌道時自動撥下安全擋塊的裝置成了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問題,提供一種當且僅當行走小車進入橋檢車旋轉軌道時自動撥下安全擋塊的橋檢車安全擋塊自動自鎖裝置。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橋檢車安全擋塊自動自鎖裝置,包括沿軌道行走并可隨旋轉軌道旋轉的行走小車,旋轉軌道兩端的腹板上對稱鉸接有安全擋塊,用于將行走小車鎖在旋轉軌道內,所述行走小車兩端對稱安裝有撥動自鎖機構,該撥動自鎖機構包括固定在行走小車上的座體、撥桿、限位塊,撥桿鉸接在座體上,座體頂部靠近行走小車的一側固設限位塊,所述旋轉軌道的安全擋塊上設有用于撥動撥桿的撥柱,該撥柱的中心位置低于撥桿鉸接點。
作為優選,所述撥桿端部兩側與撥柱的接觸面為弧形面,使得當撥桿與撥柱接觸時,撥桿端部更容易越過撥柱,且使它們之間的相對運動更順暢,避免過度磨損。
作為優選,所述安全擋塊為楔形結構。
作為優選,所述撥柱為圓柱體。
作為優選,所述撥柱可沿其軸線自由轉動,從而變撥桿與撥柱之間的滑動摩擦力為滾動摩擦力,大大降低了摩擦力,避免過度磨損。
作為優選,所述腹板為H型鋼。
安全擋塊以其鉸接點上下擺動,向下擺動至極點位置時可將行走小車鎖在旋轉軌道內,向上擺動至水平位置時,行走小車可順利通過。
行走小車左端的撥動自鎖機構的撥桿逆時針擺動至水平位置時碰到限位塊底面而被限位,順時針擺動至一定角度后碰到限位塊側面而被限位;對稱安裝在行走小車右端的撥動自鎖機構的撥桿逆時針擺動至一定角度后碰到限位塊側面而被限位,順時針擺動至水平位置時碰到限位塊底面而被限位。撥桿與限位塊之間為面接觸,接觸穩固可靠性高,防止打滑。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該裝置采用了簡單的結構實現了自動撥動安全擋塊將行走小車鎖在旋轉軌道內,避免操作人員的手被夾傷,同時可有效防止由于操作人員的疏忽而忘記撥下安全擋塊,致使橋檢車脫離軌道墜入橋底,從而釀成人員傷亡等重大安全事故。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行走小車左端的撥動自鎖機構與旋轉軌道右端的安全擋塊作用的示意圖;
圖3是行走小車右端的撥動自鎖機構與旋轉軌道右端的安全擋塊作用的示意圖;
圖4是行走小車變軌運動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橋檢車安全擋塊自動自鎖裝置,包括沿軌道行走并可隨旋轉軌道2旋轉的行走小車4,旋轉軌道2兩端的H型鋼腹板上對稱鉸接有楔形結構的安全擋塊1,用于將行走小車4鎖在旋轉軌道2內,所述行走小車4兩端對稱安裝有撥動自鎖機構3,該撥動自鎖機構3包括固定在行走小車4上的座體301、撥桿302、限位塊303,撥桿302通過銷軸鉸接在座體301上,座體301頂部靠近行走小車4的一側固設限位塊303,所述旋轉軌道2的安全擋塊1上設有用于撥動撥桿302的圓柱體形撥柱101,該撥柱101的中心位置低于撥桿302鉸接點。
所述撥桿302端部兩側與撥柱101的接觸面可以設計為弧形面。
所述撥柱101也可以設計成可沿其軸線自由轉動的圓柱體。
如圖4所示,在實際工作中,行走小車4沿橫向軌道6運動進入旋轉軌道2,隨回轉支座5順時針旋轉90度后,再沿縱向方向運動至縱向軌道7,從而實現橋檢車的變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市新筑路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成都市新筑路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5902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