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對偏振編碼量子密鑰分配系統的攻擊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58951.2 | 申請日: | 2011-1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6870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3-07 |
| 發明(設計)人: | 王雙;李宏傳;陳巍;銀振強;周政;韓正甫;郭光燦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L9/08 | 分類號: | H04L9/08 |
| 代理公司: | 蕪湖安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張小虹 |
| 地址: | 230026***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偏振 編碼 量子 密鑰 分配 系統 攻擊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量子保密通信領域,特別涉及對偏振編碼量子密鑰分配系統的攻擊方法。
背景技術
幾千年來,密碼學不僅在國防、軍事和外交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且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其在日常生活中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隨著經典計算機計算速度和計算規模的提高,以及計算能力強大的量子計算機的提出,密碼學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安全威脅。“一次一密”密碼體制是密碼學中唯一被證明安全的密碼體制,但其卻存在密鑰分配的難題,而量子密鑰分配的出現無疑解決了這一難題。量子密鑰分配以量子理論為基礎,可以在不安全的公共信道上安全地實時分配密鑰。因此,將量子密鑰分配與“一次一密”相結合就可以完美地實現無條件安全的保密通信。
鑒于保密通信的重要性,量子密鑰分配自1984年被正式提出以來,一直受到廣泛關注,世界各國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研究。BB84協議是Bennett和Brassard在1984年提出的(C.H.Bennett,and?G.Brassard,Quantum?cryptography:public?key?distribution?and?coin?tossing,Proceedings?of?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f?Computers?Systems?and?Signal?Processing,175-179,1984)是最早的量子密鑰分配協議,同時也是迄今為止最成熟和應用最廣泛的量子密鑰分配協議,該協議的理論安全性已經得到嚴格充分的證明。現有的BB84量子密鑰分配系統根據編碼方式不同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偏振編碼量子密鑰分配系統和相位編碼量子密鑰分配系統。本發明主要針對偏振編碼的量子密鑰分配系統的。
在偏振編碼的量子密鑰分配系統中,將光子的偏振態作為信息載體進行編碼,光子的四個偏振態被分成兩組基,每組基中的兩個偏振態分別相互正交。此處選取光子的四個線偏振態——水平偏振態|→>、豎直偏振態|↑>、右斜45度偏振態|>和左斜45度偏振態|>來進行說明,其中|→>和|↑>同屬于水平豎直基+|,>和>同屬于對角基×。當用水平豎直基測量水平偏振態或者豎直偏振態時,能獲得確定性的測量結果,即用水平豎直基測量水平偏振態時,就可以確定性地判斷出輸入光子的偏振態是水平偏振態,用水平豎直基測量豎直偏振態時,就可以確定性地判斷出輸入光子的偏振態是豎直偏振態;類似地,當用對角基測量右斜45度偏振態或者左斜45度偏振態時,也能獲得確定性的測量結果;但是,用水平豎直基測量右斜45度偏振態或者左斜45度偏振態時,獲得的測量結果是不確定的,即用水平豎直基測量右斜45度偏振態和左斜45度偏振態時,會有50%的幾率得到水平偏振態,50%的幾率得到豎直偏振態,從而無法判定輸入光子的偏振狀態;類似地,用對角基測量水平偏振態或者豎直偏振態時,獲得的測量結果也是不確定的。
典型的偏振編碼的量子密鑰分配系統如圖1所示,通信雙方分別稱為Alice和Bob,發送方Alice制備一系列的波長為λ0光子發送給接收方Bob,每個光子的偏振態獨立隨機地從四個偏振態——水平偏振態、豎直偏振態、右斜45度偏振態和左斜45度偏振態中獨立隨機地選取,這四個偏振態分屬兩組制備基——水平豎直基和對角基,接收方Bob收到光子后,獨立隨機地選取水平豎直基或者對角基兩組測量基來測量Alice發送過來光子的偏振態,并記錄下測量到光子的位置信息,然后通信雙方對基,即僅保留基相同(Alice制備基和Bob測量基)并且Bob測量到光子位置的光子偏振態信息,再將保留的光子偏振態信息轉換成相應的密鑰比特信息,即將保留的光子偏振態按水平偏振態和右斜45度偏振態轉換為比特“0”,豎直偏振態和左斜45度偏振態轉換為比特“1”,最后經過糾錯和保密放大等后處理過程,Alice和Bob之間就可以獲得安全一致的密鑰比特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未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5895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