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高通量篩選藥物的核磁共振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110358670.7 | 申請日: | 2011-1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0762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0 |
| 發(fā)明(設計)人: | 孫鵬;蔣濱;張許;劉買利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N24/08 | 分類號: | G01N24/08 |
| 代理公司: | 武漢宇晨專利事務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鋒 |
| 地址: | 430071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通量 篩選 藥物 核磁共振 方法 | ||
1.一種高通量篩選藥物的核磁共振方法,其步驟是:
(a)配置靶標生物大分子和待篩選的10-50種藥物或配體分子的混合水溶液,靶標生物大分子為可溶于水的蛋白質,DNA或RNA分子,其濃度為μm,將靶標生物大分子和待篩選分子先后加入水溶液中混合均勻,溶液中加入鹽以保持pH0-14,離子濃度,使生物分子結構穩(wěn)定;
(b)將該混合溶液裝入NMR樣品管,放入譜儀中,采用配體藥物分子選擇性檢測的核磁共振技術,選擇性檢測與靶標蛋白質結合的配體分子的信號;
(c)完成配體分子的確認:
所述的配體藥物分子選擇性檢測,其步驟是:
(1)通過輻射阻尼效應建立溶劑水的選擇性擾動;
(2)通過交換和極化轉移等效應,建立溶劑水和靶標生物分子及其配體之間的信號傳遞,信號傳遞過程如下:水信號通過與生物分子NH基團的交換和NOE等效應傳遞到生物大分子上,通過NOE等效應轉移到結合于其上的配體分子,使結合的配體分子NMR信號與生物大分子和水發(fā)生了一致強度變化;
(3)將所建立的信號進行激發(fā),選擇性檢測蛋白質及其配體分子。
所述的配體藥物分子選擇性檢測由兩個基本脈沖模塊單元構成:
(a)信號建立模塊:D1為每次掃描完成后的恢復時間,為3-5倍的水質子的縱向弛豫時間,隨后的π脈沖是用于產生水的輻射阻尼效應,其后不同延遲時間所施加的脈沖梯度場單元用于調控輻射阻尼效應,大的脈沖梯度場能夠使輻射阻尼效應減小以致消失,采用兩種不同模式:模式1中,π脈沖施加之后,施加脈沖梯度場,輻射阻尼效應被消除;模式2中,π脈沖施加,等待時間的大小為5ms-2s,使輻射阻尼效應作用之后,再施加脈沖梯度場,模式中的脈沖梯度為了保持實驗的穩(wěn)定對比施加,模式1中水的輻射阻尼效應被脈沖梯度場消除,模式2脈沖梯度場時間較晚,水的輻射阻尼效應已經完全作用,模式1和2的區(qū)別就實現水磁化的選擇性激發(fā),此外Tmix為混合時間,轉移NOE等效應傳遞到靶標蛋白質和與其結合的配體小分子上,建立靶標蛋白質和其配體分子的選擇性激發(fā);
(b)檢測模塊:使用不同的方法對信號建立模塊中所建立的磁化矢量:通過輻射阻尼效應所建立的靶標蛋白質和其配體分子的信號進行檢測,對于最基礎的一維譜觀測,直接使用π/2激發(fā)脈沖配合溶劑峰抑制技術實現檢測,觀測靶標蛋白質及結合態(tài)小分子,在π/2激發(fā)脈沖后采用弛豫加權技術抑制大分子較寬的譜線,通過施加10-30ms的自旋鎖定脈沖,實現大分子信號的抑制,小分子信號得以選擇性檢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通量篩選藥物的核磁共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體分子的識別,采用二維1H-1H相關譜或全相關譜或異核單量子相關譜或異核多量子相關譜或NOE譜或ROE譜用于配體分子的檢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58670.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