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內燃機優化型可變壓縮比活塞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57358.6 | 申請日: | 2011-1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6407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2-29 |
| 發明(設計)人: | 董健;李格升;歐陽林;周越;潘晴川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F02F3/00 | 分類號: | F02F3/00;F02D15/04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鎮西 |
| 地址: | 43007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內燃機 優化 可變 壓縮比 活塞 | ||
1.一種內燃機優化型可變壓縮比活塞,包括活塞頂(1)和活 塞裙(2),所述活塞頂(1)和活塞裙(2)之間設置有壓縮比調節 機構(3),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縮比調節機構(3)具有通過錐面配 合的中央限位盤(3.4)和外圍支撐盤(3.3),所述中央限位盤(3.4) 與活塞頂(1)剛性連接,所述外圍支撐盤(3.3)與活塞裙(2)剛 性連接,所述中央限位盤(3.4)的環形限位面(3.4.1)與外圍支撐 盤(3.3)的環形支撐面(3.3.1)圍構成的V型環槽內均勻分布有鋼 珠(3.2),所述鋼珠(3.2)與活塞頂(1)的環形內腔頂部之間設置 有彈性復位部件(3.1);所述彈性復位部件(3.1)、中央限位盤(3.4) 和外圍支撐盤(3.3)共同限制鋼珠(3.2)的徑向滾動或滑動,所述 彈性復位部件(3.1)的預緊力保持中央限位盤(3.4)和外圍支撐盤 (3.3)之間的錐面緊密貼合、且保持活塞頂(1)的底端與外圍支撐 盤(3.3)之間形成伸縮間隙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燃機優化型可變壓縮比活塞,其特 征在于:所述活塞裙(2)上,與活塞銷(5)鉸接的連桿小端(4) 的上部設置有回復凸輪(4.1),所述回復凸輪(4.1)用于在發動機 排氣行程時上推中央限位盤(3.4),輔助壓縮比調節機構(3)及時 復位。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內燃機優化型可變壓縮比活塞, 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頂(1)的環形內腔頂部與彈性復位部件(3.1) 之間設置有調整墊片(3.5)。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內燃機優化型可變壓縮比活塞, 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限位面(3.4.1)和環形支撐面(3.3.1)與鋼 珠(3.2)接觸的表面為變角度斜面或曲面。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內燃機優化型可變壓縮比活塞, 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限位盤(3.4)通過中心螺栓(3.6)與活塞頂 (1)剛性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內燃機優化型可變壓縮比活塞, 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圍支撐盤(3.3)通過鎖緊螺栓(2.2)與活塞裙 (2)上的活塞銷座(2.1)剛性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內燃機優化型可變壓縮比活塞, 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復位部件(3.1)由上碟形彈簧組件(3.1.1) 和下碟形彈簧組件(3.1.2)相對疊加而成,所述上碟形彈簧組件 (3.1.1)和下碟形彈簧組件(3.1.2)各包括一片或多片碟形彈簧, 其中下碟形彈簧組件(3.1.2)的各片碟形彈簧之間設置有徑向間隙 (3.1.2.1),且該徑向間隙(3.1.2.1)愈靠近碟形彈簧的中心愈大。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內燃機優化型可變壓縮比活塞,其特 征在于:所述下碟形彈簧組件(3.1.2)與鋼球相接觸的底面設置有 適合鋼球(3.2)徑向滾動或滑動的槽道(3.1.2.2)。
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內燃機優化型可變壓縮比活塞, 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頂(1)由可拆分式的活塞頂主體部分(1.1) 和活塞頂中心部分(1.2)組合而成,所述中央限位盤(3.4)通過中 心螺栓(3.6)與活塞頂中心部分(1.2)剛性連接,且所述中央限位 盤(3.4)的上部沉孔與活塞頂中心部分(1.2)的下部外壁之間還通 過螺紋結構(1.2.1)鎖緊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理工大學,未經武漢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57358.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微波燒結制備孔隙梯度金屬或合金材料的方法
- 下一篇:線圈零件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