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手持式電子裝置與應用該手持式電子裝置的電子設備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110356846.5 | 申請日: | 2011-1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37036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22 |
| 發(fā)明(設計)人: | 莊益誠;廖宇靖;葉耀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M1/02 | 分類號: | H04M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11105 | 代理人: | 陳小雯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手持 電子 裝置 應用 電子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子設備,且特別是涉及一種手持式電子裝置與傳輸模塊的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進步,各式各樣的手持式電子裝置深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例如:數(shù)字相機、移動電話、衛(wèi)星導航、個人數(shù)字助理...等,而由于人們對于手持式電子裝置于攜帶便利上的需求,現(xiàn)有的電子裝置都朝著外型越加輕、薄、短、小的方向進行研發(fā),并且能夠方便人們攜帶為目標。然而不論是何種電子裝置,都需要電源來作為驅(qū)動該電子裝置,或是通過與外部裝置連接而達到功能擴充的目的,因而相對地,無論是進行電力或信號傳輸,手持式電子裝置必須在其機體上設置專用的端子設備,以便于與傳輸模塊電連接而達到上述效果。惟此種端子結構于外觀上勢必影響機體的整體美觀,故而如何同時兼具美觀及實用性便成為相關設計者所需研究的課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手持式電子裝置,其具有部分暴露于機體的電子元件,與位在電子元件旁的傳導件。
本發(fā)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子設備,其中手持式電子裝置通過電子元件旁的傳導件與傳輸模塊電連接。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提出一種手持式電子裝置,其包括一機體、至少一電子元件以及至少一傳導件。電子元件組裝至機體,且電子元件的部分暴露于機體的一外表面。傳導件配置在機體的外表面且位在電子元件旁。
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提出一種電子設備,其包括一手持式電子裝置與一傳輸模塊。手持式電子裝置具有一第一表面、部分暴露其上的至少一電子元件,與位在電子元件旁的至少一第一傳導件。傳輸模塊包括一座體與配置在座體上的至少一第二傳導件。當手持式電子裝置組裝至座體時,第一傳導件抵接于第二傳導件,以使手持式電子裝置電連接傳輸模塊。
基于上述,在本發(fā)明的上述實施例中,電子設備包括手持式電子裝置與傳輸模塊,其中手持式電子裝置具有暴露于表面的電子元件及位在電子元件旁的傳導件,由此當手持式電子裝置組裝至傳輸模塊的座體上時,兩者便能通過傳導件而相互電連接,進而讓手持式電子裝置能通過傳輸模塊與一外部裝置電連接,以便于進行電力或信號傳輸。據(jù)此,手持式電子裝置便無須另設專用的端子結構,以讓其具有較為簡潔及美觀的外表。
為讓本發(fā)明的上述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圖1是依照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設備的組裝示意圖;
圖2是圖1的電子設備中手持式電子裝置于另一視角的示意圖;
圖3是圖2的手持式電子裝置沿I-I’的局部剖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電子設備
110:手持式電子裝置
112:機體
112a、112b:第一傳導件
114A、114B:電子元件
116:電路板
116a:接墊
118:彈性件
120:傳輸模塊
122a、122b:第二傳導件
124:座體
S1:第一表面
S2:第二表面
具體實施方式
圖1是依照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設備的組裝示意圖。請參考圖1,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設備100包括一手持式電子裝置110與一傳輸模塊120。手持式電子裝置110例如是一手機或相關的電子裝置,傳輸模塊120例如是一充電模塊,其通過一外部電源(例如為一AC電源,在此未繪示)以當手持式電子裝置組裝110至傳輸模塊120后,提供電力至手持式電子裝置110。惟本實施例對此并未加以限制,于另一未繪示的實施例中,傳輸模塊也可為外接裝置,例如一揚聲器,以讓手持式電子裝置110與傳輸模塊相互電連接后,能在兩者之間提供信號傳輸,故而凡是能與手持式電子裝置110進行電力或信號傳輸者,皆可適用于本實施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經(jīng)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56846.5/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耐火磚
- 下一篇:先進的內(nèi)容托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