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環境產權的網絡交易方法及其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56361.6 | 申請日: | 2011-1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4246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04 |
| 發明(設計)人: | 喬立群 | 申請(專利權)人: | 喬立群 |
| 主分類號: | G06Q30/00 | 分類號: | G06Q30/00;G06Q50/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知友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劉小敏 |
| 地址: | 510425 廣東省廣州***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環境 產權 網絡 交易 方法 及其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網絡交易方法及其系統,具體來說涉及一種環境產權的網絡交易方法及其系統。?
背景技術
環境質量是指人類所處環境的狀態,包含了多個環境因素如水、聲、氣、土壤等等的一種適合生物生存特別是人類生存乃至享受的品質狀態。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無限的物質需求和消費欲望導致了人類無限的排放污染物的需求與地球有限的環境容量供給之間形成了深刻的矛盾,人類受到自然界環境容量的限制和硬性約束,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其中,垃圾問題是區域問題,水污染問題是流域問題,而大氣污染問題(包括CO2溫室氣體)則成為了國際問題。在環境容量供給越來越不能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污染物排放量的社會現實面前,人類不得不積極地尋求各種改善環境質量,防止其繼續惡化,對超出環境容量的污染物進行管制約束的措施,包括道德的、法律的、行政的、經濟的手段,環保已成為人類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為此,排污權交易制度應運而生,成為市場經濟國家重要的環境經濟政策。?
目前,國際上已實行的排污權交易基本局限在碳排放權上。1997年12月聯合國通過了人類歷史上首次以法規的形式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先后共有184個國家參與簽約,并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京都議定書》提出的碳排放權交易成為實現減緩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的重要機制。協議國承諾在一定時期內實現一定的碳排放減排目標,各國再將自己的減排目標分配給國內不同的企業。當某國不能按期實現減排目標時,可以從擁有剩余配額或排放許可證的國家主要是發展中國家購買一定數量的配額或排放許可證以完成自己的減排目標。同樣的,在一國內部,不能按期實現減排目標的企業也可以從擁有剩余配額或排放許可證的企業那里購買一定數量的配額或排放許可證以完成自己的減排目標,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由此而形成。?
受《京都議定書》的牽引,2004年起,國際社會以碳排放(減排)配額為主?的交易與減排項目為標的的買賣同時逐漸做大,催生了一個交易規模達1180億美元的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場,五年時間增長超過百倍。2005年,歐盟“溫室氣體排放額度交易系統(SCEQE)”啟動,該體系覆蓋歐盟25個成員國,包括近12000個燃燒過程排放二氧化碳的工業實體,各國內部及成員國企業之間就排放額度進行買賣的接觸頻繁,遂使歐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場。2005年歐盟內部二氧化碳減排額度的交易額已超過53億歐元。由于不斷壓縮排放額度,導致上市的交易額度增長有限,因此交易價格一路看漲。倫敦金融城則是歐洲碳排放交易市場的中心,2006年,其碳排放交易額超過200億歐元,歷年來呈翻番增長趨勢,走在環保問題的前列,已經為金融城帶來了切實的利益。?
中國早在2002年8月就批準了《京都議定書》,之后積極參與清潔發展機制,如今成為全球最大的CDM項目供應國。雖然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目前尚不承擔有法律約束力的溫室氣體限控義務,但也已成立了3家主要的碳排放交易所,中國在不遠的將來逐步建立起碳排放交易市場應是大勢所趨。?
現有的碳排放權交易的一般做法是:政府機構評估出一定區域內滿足環境容量的碳的最大排放量,并將其分成若干排放份額,每個份額為一份碳排放權,即“配額額度”。政府在排放權一級市場上,采取招標、拍賣或者根據治污及恢復生態成本定計等方式將排污權有償出讓給排放者,排放者購買到配額額度后,可根據自己實際排污量的情況即“排放額度”與“配額額度”之差值簡稱“減排額度”,在二級市場上像商品那樣進行該排放權的“減排額度”的買入或賣出,實際上碳排放權交易就是碳減排額度的交易,其公式為:配額額度-排放額度=減排額度。?
可見,排污權交易使采取措施減少污染量以使環境污染治理成本降低的企業將剩余的排污權出售給那些污染物排放量大導致環境污染治理成本高的企業,讓排污權從治理成本低的污染者流向治理成本高的污染者,從而使區域內各污染源之間通過貨幣交換的方式相互調劑彼此間的配額額度,而不增加總的排污量(總量控制),進而鼓勵污染者為降低治理成本以追求盈利而主動采取減少污染的措施,以此來進行污染物的排放控制,達到減少排放量、保護環境的目的。?
然而,環保問題涉及的排污權不僅僅在碳排放權上,對于中國的環保治理而言,將廢氣、廢水、垃圾等排污權納入排污交易市場體系中更具現實意義。廢氣、廢水、垃圾等排污/排放權統稱為環境產權,當這些環境產權已由政府部門確定了規定的配額并可以方便地計量其排放量時,再根據具體的污染物對環境質量價值?的影響和損害計算進行環境治理及恢復所需的成本賦予污染物以價格,就可以將現有的排污交易市場從單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場擴展成綜合的排污交易市場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喬立群,未經喬立群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5636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