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多終端通訊模式的遠程醫療監護信息處理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55683.9 | 申請日: | 2011-1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0631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15 |
| 發明(設計)人: | 翁思躍 | 申請(專利權)人: | 萬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9/00 | 分類號: | G06F1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趙志遠 |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終端 通訊 模式 遠程 醫療 監護 信息處理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遠程醫療監護信息處理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種基于多終端通訊模式的遠程醫療監護信息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加快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繼續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形成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醫院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分工合理、協作密切的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國家醫療改革要求醫療服務重心前移,加強疾病預防、慢病管理,充分利用三級醫院優質資源,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水平和質量。
在這樣的環境下市場上測量生命基本體征的設備很多,針對每種單一生命體征數據都會有不同的測量設備進行測量。用戶可以自行購買在家里測量,通過自己的日常測量來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同時每個社區全科醫生會分配2000個左右慢性病居民,這些居民的日常隨訪工作都會由這個社區全科醫生負責。
這樣就會存在一些缺點:
1)居民或者社區全科醫生,現采用的測量設備比較分散,對于攜帶或者測量造成一定的麻煩;
2)社區全科醫生或者居民自己日常測量的數據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如居民日常測量的數據可能會丟失,社區醫生為居民測量的數據可能需要手動記錄到電腦,相關醫療機構基本沒有收集居民測量數據的渠道;
3)如果居民測量的數據出現異常情況,居民自己無法判斷,同時社區全科醫生無法及時獲取,居民有可能會錯過最佳就醫時間;
4)現有的通訊技術發展相當成熟,但沒有更好的應用到居民和社區全科醫生交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成本低、操作方便、提高工作效率的基于多終端通訊模式的遠程醫療監護信息處理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基于多終端通訊模式的遠程醫療監護信息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健康信息采集儀測量居民的各項基本生命體征數據后,將該數據上傳至服務器;
2)服務器根據國家衛生部門制定的標準,判斷接收到的數據是否為正常值,若為是,則將其歸檔,并結束;若為否,則執行步驟3);
3)服務器判斷該數據是否超過臨界值,若為否,執行步驟4),若為是,同時執行步驟4)和步驟5);
4)服務器自動給居民發送信息至居民終端,提醒其測量數據處于臨界值;居民終端在收到信息后執行步驟7);
5)服務器自動給社區全科醫生終端發送信息,提醒其數據異常;社區全科醫生終端收到信息后立即執行6);
6)社區全科醫生終端在接到服務器發送過來的用戶數據異常信息后,通過服務器連接居民終端,通過終端更詳細的了解居民的身體狀況,為其做出相應醫療處理;
7)居民終端收到服務器反饋的信息后,通過服務器連接社區全科醫生終端,與社區全科醫生,就自身健康狀況咨詢醫療建議;
8)居民終端上傳異常信息解決結果信息。
所述的居民終端為手機、PC、PAD或機頂盒。
所述的社區全科醫生終端為手機、PC、PAD或機頂盒。
所述的健康信息采集儀通過3G網絡與服務器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1)成本低、操作方便,居民使用健康信息采集儀后,可以不必再使用其他測量設備;居民測量的數據如有異常,平臺會自動發送信息提醒,同時社區全科醫生看到提醒信息后會立即與居民取得聯系,詢問健康情況;此外,居民在市區內二、三級醫院就診時,醫生可以通過平臺調閱居民每日測量的體征數據,作為重要的醫療診斷依據
2)社區全科醫生通過使用家庭健康信息平臺及相關產品,減少慢病監控的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3)向醫療機構提供居民的生命體征數據及統計分析結果,完善居民健康檔案。
4)多終端通訊模式,家庭健康信息平臺融合了手機、PAD、PC、機頂盒等高科技產品,為居民和社區全科醫生提供了多種交流方式。
5)居民可以通過網站及時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了解最新的醫療資源信息等。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流程圖;
圖2為本發明的硬件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
圖1是本發明的工作具體流程,從居民的測量,到服務器的采集分析,還有居民與社區全科醫生之間的交流都做了展示。圖2為本發明的硬件結構示意圖,以下是結合圖2對圖1流程做詳細的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萬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萬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55683.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G06F 電數字數據處理
G06F19-00 專門適用于特定應用的數字計算或數據處理的設備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學,即計算分子生物學中的遺傳或蛋白質相關的數據處理方法或系統
G06F19-12 ..用于系統生物學的建?;蚍抡妫纾焊怕誓P突騽討B模型,遺傳基因管理網絡,蛋白質交互作用網絡或新陳代謝作用網絡
G06F19-14 ..用于發展或進化的,例如:進化的保存區域決定或進化樹結構
G06F19-16 ..用于分子結構的,例如:結構排序,結構或功能關系,蛋白質折疊,結構域拓撲,用結構數據的藥靶,涉及二維或三維結構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組學或蛋白質組學的,例如:基因型–表型關聯,不均衡連接,種群遺傳學,結合位置鑒定,變異發生,基因型或染色體組的注釋,蛋白質相互作用或蛋白質核酸的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