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利用玉米與青花菜、馬鈴薯間作控制農田面源污染的種植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55635.X | 申請日: | 2011-1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9889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0 |
| 發明(設計)人: | 李元;祖艷群;吳伯志;湛方棟;陳建軍;安瞳昕;何永美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南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A01C21/00 |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眾智信知識產權事務所 53113 | 代理人: | 康珉 |
| 地址: | 650201 云南***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利用 玉米 青花菜 馬鈴薯 間作 控制 農田 污染 種植 方法 | ||
1.利用玉米與青花菜、馬鈴薯間作控制農田面源污染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玉米與青花菜或馬鈴薯間作,所述的玉米與青花菜或馬鈴薯間作按1行玉米一畦與2行青花菜一畦的田間布局種植,青花菜收獲后,按1行玉米一畦與2行馬鈴薯一畦的田間布局,間作2行馬鈴薯,種植規格為:玉米行距150cm,株距20cm,栽培密度2500株/畝,青花菜窄行距60?cm、寬行距90cm,株距30cm,栽培密度2800株/畝,馬鈴薯窄行距60?cm、寬行距90cm,株距25cm,栽培密度3200株/畝;或所述的玉米與青花菜或馬鈴薯間作按1行玉米一畦與3行青花菜一畦的田間布局種植,青花菜收獲后,按1行玉米一畦與3行馬鈴薯一畦的田間布局,間作3行馬鈴薯,種植規格為:玉米行距210cm,株距20cm,栽培密度1875株/畝,青花菜窄行距60cm、寬行距90cm,株距30cm,栽培密度3000株/畝,馬鈴薯窄行距60cm、寬行距90cm,株距25cm,栽培密度3350株/畝;或所述的玉米與青花菜或馬鈴薯間作按1行玉米一畦與4行青花菜一畦的田間布局種植,青花菜收獲后,按1行玉米一畦與4行馬鈴薯一畦的田間布局,間作4行馬鈴薯,種植規格為:玉米行距270cm,株距20cm,栽培密度1440株/畝,青花菜窄行距60cm、寬行距90cm,株距30cm,栽培密度3200株/畝;馬鈴薯窄行距60cm、寬行距90cm,株距25cm,栽培密度3500株/畝。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玉米與青花菜、馬鈴薯間作控制農田面源污染的種植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
①玉米的底肥為有機肥和磷酸一銨,底肥的施肥時間為整地時一次性施入,所述的有機肥為豬糞,有機肥的用量為100kg/畝,所述的磷酸一銨中的P2O5的含量≥45%,磷酸一銨中的總氮(N)的含量≥9.0%,磷酸一銨的用量為15kg/畝;在玉米的苗期和穗期施追肥,所述的追肥為尿素,所述的尿素的總氮(N)?的含量≥46.0%,苗期所用的尿素用量為10?kg/畝,穗期所用的尿素用量為20kg/畝;所述的百分數為質量分數;
②青花菜的底肥為有機肥和磷酸一銨,所述的有機肥和磷酸一銨與玉米的底肥所用的有機肥和磷酸一銨相同,其有機肥用量為200kg/畝,磷酸一銨的用量為10kg/畝,底肥的施肥時間為整地時一次性施入;用復合肥追肥4次,所述的復合肥為三元復合肥,?其N︰P2O5︰K2O為15︰15︰15,在青花菜移栽后第7天施10kg/畝;之后3次每隔15天分別追施20kg/畝;
③馬鈴薯的底肥為有機肥和過磷酸鈣,所述的有機肥與玉米的底
肥所用的有機肥相同,過磷酸鈣中的P2O5的含量≥16.0%,有機肥的用量為200kg/畝,過磷酸鈣的用量為20kg/畝,底肥的施肥時間為整地時一次性施入;馬鈴薯的追肥為復合肥,所述的復合肥與青花菜所用的復合肥相同,追肥施2次,第1次追肥是出苗后第10天施用復合肥12kg/畝,第2次追肥是出苗后第25天施用復合肥15kg/畝;所述的百分數為質量分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南農業大學,未經云南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55635.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手機及演唱自評方法
- 下一篇:電機轉子的磁體極性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