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物聯網的智能血液檢測儀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55266.4 | 申請日: | 2011-1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0537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15 |
| 發明(設計)人: | 李世英;姚曙光;羅毅;王小龍;劉德欣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永佳電子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21/31 | 分類號: | G01N21/31 |
| 代理公司: | 大連東方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曲永祚 |
| 地址: | 116001 遼寧省大連***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聯網 智能 血液 檢測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醫療領域的生物傳感設備,尤其涉及到微流控芯片技術、微型分光光度檢測技術、無線物聯網技術,以及各項技術的整合機制的基于物聯網的智能血液檢測儀。
背景技術
隨著物聯網技術和應用的飛速發展,作為感知延伸層的各類傳感器的研究和開發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并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身體健康狀況跟蹤和疾病檢測的有效手段,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
通過智能血液傳感器來感知人體健康狀態是輔助臨床診斷的主要手段。智能血液傳感技術是將物聯網應用于醫療及健康保健領域的關鍵技術之一。通過對血液相關的生化檢驗,可為疾病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然而,當前國內外市場上還沒有成型的智能血液傳感器,一般的血液檢測設備檢測周期長、檢測成本高、采樣量大,且由于不能支持聯網,檢測數據存在孤立性、缺乏一致性和連貫性的問題,無法實現對數據的趨勢分析及綜合分析,滿足不了較為常態的檢測需求。
在我國,應用于個人健康診斷及醫療機構的相關血液檢測設備研發起步較晚,且多停留在實驗研究階段。相關設備應用僅限于醫院等部門,而且絕大部分依靠國外進口,缺乏核心技術,創新能力較弱,這種依賴極大地影響到產品核心技術的掌握以及技術水平的提升,嚴重制約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為打破我國相關血液檢測設備長期依靠進口的局面,改變傳統設備固有的缺陷及局限性,滿足不斷攀升的市場需求,因此,迫切需要研制一款小型化的、智能而快捷的血液傳感器,實現對癌癥早期的實時監測、分析診斷,及時準確地捕捉其演變狀況和趨勢,通過適當的干預將存在的各種問題予以解決。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以上問題的提出,而研制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能血液檢測儀。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手段如下:
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能血液檢測儀,其特征在于包括:
針對不同的待測標記物,需要與之對應的基底材料和結構,獲得極其高的靈敏度的分子識別功能模塊;
將待測標記物與基底材料反應的結果轉化成電信號的模塊的信號轉換功能模塊;
對不同的疾病可能影響同一種標記物,年齡條件、懷孕等特殊狀態也能引起標記物的異常的嵌入式智能分析功能模塊;
網絡通信功能模塊可以將所檢測到的結果通過無線或有線的方式發送到綜合醫療服務平臺中,以便于進行各種綜合分析的網絡通信功能模塊。
所述分子識別功能模塊采用微流控芯片技術合適的基底材料,將其固定化到微流芯片上,形成分子識別功能芯片。
本發明采用先進的微流控芯片技術、微型分光光度檢測技術、無線物聯網技術,以及各項技術的整合機制,使得傳感器與計算機分析系統的緊密結合、無縫聯結,實現了智能血液檢測設備的變革。該設備重點解決了在樣品分離、檢測技術、泛用性和網絡智能化等方面的技術問題,具有檢測反應速度快、體積小、價格低、操作簡便等特點,而且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離線智能分析。該產品可應用于個人及醫療機構的血液智能偵測與分析診斷,實現對疾病的早期的診斷與防治。
附圖說明
本發明具有一副附圖:
圖1為本發明所述物聯網的智能血液檢測儀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產品主要包括分子識別功能模塊,信號轉換功能模塊,嵌入式智能分析功能模塊和網絡通信功能模塊。
①分子識別功能模塊
在傳感器中,該模塊具有專一選擇性。針對不同的待測標記物,需要與之對應的基底材料和結構,可以獲得極其高的靈敏度。公司采用微流控芯片技術合適的基底材料,將其固定化到微流芯片上,形成分子識別功能芯片。
②信號轉換功能模塊
將待測標記物與基底材料反應的結果轉化成電信號的模塊。通常是一個獨立的化學或物理敏感元件,可采用電化學、光學、熱學、壓電等多種不同原理工作。本項目中主要采用微型分光光度檢測技術。
③嵌入式智能分析功能模塊
不同的疾病可能影響同一種標記物,年齡條件、懷孕等特殊狀態也能引起標記物的異常。嵌入式智能分析模塊可以綜合多種因素,在離線的狀態下,也能提供更準確的分析結果數據。
④網絡通信功能模塊
網絡通信功能模塊可以將所檢測到的結果通過無線或有線的方式發送到綜合醫療服務平臺中,以便于進行各種綜合分析。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永佳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大連永佳電子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5526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在服務器中處理外部中斷的系統
- 下一篇:一種自動旋轉羊毛絨帽子烘干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