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轉運設備及其轉接支撐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54895.5 | 申請日: | 2011-1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0215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0 |
| 發明(設計)人: | 龐昭 | 申請(專利權)人: | 凱邁(洛陽)機電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G7/02 | 分類號: | B65G7/02 |
| 代理公司: | 鄭州睿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陳浩 |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轉運 設備 及其 轉接 支撐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轉運設備及其轉接支撐塊。
背景技術
轉運設備的使用在制造業中很普遍,如圖1、2、3所示,包括小車30,下部帶有腳輪40與地剎50,上部有與車架固定,用于支撐元件A的支撐座1,支撐座1為Y型,兩個上分叉部的內端面用于承力,上面還鋪設有毛氈墊7;支撐座1設有底座2,采用螺栓結構與車架30固定,螺栓結構包括螺栓3、墊圈4與墊片5、6。
為了轉運不同尺寸的元件,需要經常拆卸支撐座1,替換成適合尺寸的支撐座1,如此操作比較繁瑣,而且支撐座1成本較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的轉運設備在使用中的實際需求和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種能夠快速更換的轉接支撐裝置,在轉運設備上的應用,克服了原有轉運設備在使用中的局限性,方便更換,能夠適合于不同尺寸的、需要轉運的工具。另外,本發明還提供了采用這種轉接支撐裝置的轉運設備。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設備方案是:一種轉運設備,轉運設備上設有用于支撐工件的支撐座,支撐座包括兩個向兩側對稱懸伸的支撐爪,兩支撐爪相對的內表面為用于承托工件的承托面,所述承托面上固定貼設有轉接支撐墊塊。
所述轉接支撐墊塊通過掛耳掛設在支撐爪上;所述掛耳為L形,掛耳的一段與所述支撐爪的外表面配合,掛耳的另一段與所述支撐爪的自由端面配合,該段的端頭與所述支撐墊塊固定連接。所述轉接支撐墊塊的兩側面上還固定有分別與所述支撐爪的兩側面限位配合的擋片。所述轉接支撐墊塊的內表面上還設有用于直接接觸工件的緩沖墊。所述緩沖墊為毛氈墊。
本發明的支持裝置方案是:一種轉接支撐裝置,包括用于固定貼設在兩支撐爪相對內表面的支撐墊塊。
所述轉接支撐墊塊通過掛耳用于掛設在支撐爪上;所述掛耳為L形,掛耳的一段用于與所述支撐爪的外表面配合,掛耳的另一段用于與所述支撐爪的自由端面配合,該段的端頭與所述支撐墊塊固定連接。所述轉接支撐墊塊的兩側面上還固定有分別用于與所述支撐爪的兩側面限位配合的擋片。所述轉接支撐墊塊的內表面上還設有用于直接接觸工件的緩沖墊。所述緩沖墊為毛氈墊。
本發明技術的轉接支撐裝置在特定轉運設備上的應用,為了適應不同尺寸的元件,不需要更換支撐座,只需要套上適合的轉接支撐裝置即可,滿足了生產需要,避免了重復設計制造加工成本昂貴的支撐塊及安裝或拆卸支撐座的繁瑣勞動,極大地降低了這種轉運設備的設計制造成本,顯著提高了使用效率。方便了操作,降低了勞動強度,明顯提高了該設備的使用效率、拓展了它的使用范圍。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的轉運設備;
圖2是圖1的側視圖;
圖3是現有技術的支撐座;
圖4是本發明的轉接支撐裝置與支持座裝配圖;
圖5是轉接支撐裝置主視圖;
圖6是圖5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轉運設備實施例
設圖2、3中元件A適合尺寸為“尺寸1”,如圖4、5、6是轉運一個尺寸較?。ā俺叽?”)。兩支撐爪相對的內表面為用于承托工件的承托面,轉接支撐裝置10包括固定貼設在承托面上的支撐墊塊。該支撐墊塊相當于減小了兩支撐爪的間距,如圖所示,將“尺寸1”變為“尺寸4”。轉接支撐裝置10可以利用多次可拆卸的固定方式固定在支撐爪上,如用卡箍、螺栓等等。下面介紹一種“帽”式轉接支撐裝置10,它能夠方便地扣設在轉運設備的支撐座1的兩個對稱支撐爪上。
以及扣設在支撐爪上的掛耳11,該掛耳11為L形,掛耳11的一段與所述支撐爪的外表面配合,掛耳11的另一段與所述支撐爪的自由端面配合,該段的端頭與所述支撐墊塊固定連接。轉接支撐墊塊的兩側面上還固定有分別與支撐爪的兩側面限位配合的擋片10。轉接支撐墊塊的內表面上設有用于直接接觸工件的毛氈緩沖墊13。
轉接支撐裝置實施例
由于已經在上實施例中具體說明,所以不再贅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凱邁(洛陽)機電有限公司,未經凱邁(洛陽)機電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5489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機輸入端耦合尖峰吸收電路
- 下一篇:一種GPU加速的實時立體渲染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