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二極管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54384.3 | 申請日: | 2011-1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0720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15 |
| 發明(設計)人: | 肖秀光;黃定園;吳海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29/861 | 分類號: | H01L29/861;H01L29/32;H01L21/322;H01L21/329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118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二極管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半導體領域,尤其是一種二極管。
背景技術
功率快恢復二極管(FRD)是一種開關特性好,反向恢復時間短的半導體器件。主要應用于開關電源、脈寬調制器、變頻器等電子電路,廣泛作為高頻整流、續流、阻尼二極管。快恢復二極管的基本結構如圖1所示,具有101?P型區,與105金屬電極連接,102為低摻雜濃度的N-漂移區,漂移區位于P型區101之下,N-漂移區包括第一區域107和第二區域108,N區103位于N-區102之下,其為摻雜濃度比102稍高的外延層,N+104位于N區103之下,其為高濃度的N+襯底,N+襯底104與106金屬電極相連,金屬層106作為二極管的陰極。
功率快恢復二極管工作原理如下:二極管正向導通時,陽極加正電壓,由P區101及N-區102組成的PN結導通,P區101向N-體區102注入空穴,N+襯底104向N-漂移區注入電子;當二極管關斷時,陰極加正壓,由P區101與N-漂移區組成的PN結在反偏電壓作用下耗盡層主要向N-漂移區擴展,位于漂移區102和P型區101組成的PN結附近的載流子被反向迅速抽取,那么該處的載流子濃度決定了二極管反向恢復時的峰值電流,載流子濃度高低決定了二極管反向恢復時電流Ixxm下降的速率,從而決定了二極管關斷時的軟度S;二極管的軟度S=tb/ta,ta為二極管反向恢復電流從零上升至峰值電流所需的時間,tb為二極管反向恢復電流從峰值電流下降至Irrm的十分之一所需的時間,S越小表示二極管關斷越硬,產生的di/dt也會越大,導致反向恢復電壓過沖也越大,在實際應用中會產生嚴重影響:一是二極管自身可能被擊穿,二是對應用電路產生干擾,出現誤動作等等;在實際應用中,如在散熱條件一定的情況下,二極管的總功耗決定了芯片溫升,二極管的總功耗包括正向導通損耗和反向恢復損耗,其中正向導通損耗由二極管的通態壓降決定,反向恢復損耗由二極管的反向恢復特性決定;在低頻應用時,二極管的通態損耗所占比例較大,因此在器件設計時,器件參數的折衷傾向于降低二極管的導通壓降;在高頻應用時,二極管的反向恢復損耗所占比例較大,因此在器件設計時,器件參數的折衷傾向于優化二極管的反向恢復特性,為了能夠讓二極管良好的應用于高頻領域,需要從設計上降低反向恢復損耗,那么就要減小其關斷時的反向恢復時間trr、反向恢復電荷Qrr、反向恢復峰值電流Irrm,從而減小反向恢復損耗,提高其工作頻率。為此,我們常通過進行載流子壽命控制滿足以上要求;為降低二極管反向恢復時的峰值電流Irrm和關斷時間trr,需對芯片進行載流子壽命控制,因電子輻照具有工藝方便,輻照能量準確可控等優點,至今仍被廣泛使用。電子輻照是一種整體壽命控制技術,電子在高能量下很容易穿透晶圓,所以它在晶圓中感生的缺陷也是均勻分布的,因此它會導致整體載流子壽命降低,這將會使二極管導通時的載流子濃度分布也整體降低,值得注意的是N-漂移區102中第一區域107和N外延層103的載流子濃度的降低并不是所希望的,該區域濃度的降低會使二極管關斷時反向恢復電流特性變硬;如圖2所示,X1曲線為二極管電子輻照前的反向恢復電流曲線,反向恢復峰值電流Irrm大,反向恢復時間trr長;X2為二極管電子輻照后的反向恢復電流曲線,反向恢復峰值電流Irrm降低,恢復時間變短,但軟度變差。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功率二極管軟度差等問題。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二極管,包括:從下至上順次連接的第一金屬層、第一導電類型第一半導體層、第一導電類型第二半導體層、第一導電類型第三半導體層、第二導電類型第四半導體層和第二金屬層;
???所述第三半導體層包括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所述第一區域位于第二半導體層和第二區域之間,所述第二區域與第四半導體層連接;
所述第一區域晶格缺陷密度小于第二區域晶格缺陷密度。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半導體層厚度為2um-20um。
進一步地,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導電類型為N型,第二導電類型為P型。
本發明還提供二極管的一種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第一導電類型第一半導體層;
于第一半導體層上形成第一導電類型第二半導體層;
于第二半導體層上形成第一導電類型第三半導體層;
于第三半導體層上形成第二導電類型第四半導體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5438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適用于地下公共交通系統的隧道通風系統
- 下一篇:回轉集成單元及掘進機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