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攝像鏡頭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53904.9 | 申請日: | 2011-1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6686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5-23 |
| 發明(設計)人: | 久保田洋治;久保田賢一;平野整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光學邏輯 |
| 主分類號: | G02B13/18 | 分類號: | G02B13/18;G02B13/06;G02B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銀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丁文蘊;熊志誠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攝像 鏡頭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在CCD傳感器或CMOS傳感器等攝像元件上形成被攝體圖像的攝像鏡頭,涉及適合于安裝在移動電話、數碼靜物相機、便攜式信息終端、安全監控攝像機、車載攝像機、網絡攝像機等比較小型的攝像機上的攝像鏡頭。
背景技術
近年來,以提高方便性及安全性為目的在車輛上搭載有多個攝像機。例如,在搭載有用于對車輛后方進行攝影的倒車攝像機的車輛中,在駕駛者使車輛后退時,由于將車輛后方的狀況映出到監視器中,因此即使存在因車輛的遮蔽而看不見的障礙物等也不會與之接觸,駕駛者能夠安全地使車輛后退。這種搭載在車輛上的攝像機、所謂車載攝像機估計今后還會增加。
車載攝像機通常搭載在車輛后車門、前護柵、后視鏡、車輛室內等比較狹窄的空間的情況較多。因此,搭載在車載攝像機上的攝像鏡頭要求小型化的同時,要求對應伴隨攝像元件的高像素化的高分辨率、以及用于與寬闊的攝影范圍對應的攝影畫角的廣角化。然而,良好地修正各種像差的同時,對應小型化及高分辨率,并實現攝影畫角的廣角化卻是困難的。例如,若實現攝像鏡頭的小型化,則因一枚一枚透鏡的光焦度變強,難以良好地修正各種像差。因此,在實際設計攝像鏡頭時,均衡地滿足這些要求變得重要。
作為攝影畫角的廣的攝像鏡頭,已知有例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攝像鏡頭。這種攝像鏡頭從物體側開始依次配置使凸面朝向物體側的彎月形狀的負的第一透鏡、相同地使凸面朝向物體側的彎月形狀的負的第二透鏡、光闌、雙凸形狀的第三透鏡、使凸面朝向物體側的彎月形狀的負的第四透鏡、以及雙凸形狀的第五透鏡而構成。在該結構中,通過將從由第一及第二透鏡構成的前組的第二主點位置直到光闌的距離、與從該前組的第二主點位置直到由第三~第五透鏡構成的后組的第一主點的距離的比率抑制在預定范圍內,從而實現小型化的同時實現各種像差的良好修正。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307674號公報
根據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攝像鏡頭,構成攝像鏡頭的透鏡枚數至少為五枚才能使攝影畫角寬闊,而且能夠比較良好地修正像差。然而,由于透鏡系統的總長較長,無法滿足近年來對小型化的要求,在實現攝像鏡頭的小型化和良好的像差修正的兼顧這方面還留有課題。此外,這種課題并不是搭載于車載攝像機上的攝像鏡頭所固有的課題,而是在搭載于移動電話、數碼靜物相機、便攜式信息終端、安全監控攝像機、網絡攝像機等比較小型的攝像機上的攝像鏡頭中共同的課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問題點而提出的技術方案,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不僅小型而且攝影畫角寬闊、能夠良好地修正像差的攝像鏡頭。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在本發明中,從物體側朝向像面側依次配置具有負光焦度的第一透鏡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鏡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鏡組、第四透鏡組,使第一透鏡組為在全部透鏡組中具有最強的光焦度的透鏡組,并且包括使凹面朝向像面側的一枚或多枚透鏡,第二透鏡組包括使凹面朝向物體側的彎月形狀的一枚透鏡,第四透鏡組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鏡和具有負光焦度的透鏡這兩枚透鏡,在將整個鏡頭系統的焦距設為f、將第一透鏡組、第二透鏡組以及第三透鏡組的合成焦距設為Fa時,滿足下述條件式(1)。
0.3<f/Fa<1.0????(1)
上述結構的攝像鏡頭成為如下結構,即、在全部透鏡組中配置在最靠物體側的第一透鏡組的光焦度在全部透鏡組中最強,成為有利于攝影畫角的擴大(廣角化)的結構。另外,如上述條件式(1)所示,由于本發明的攝像鏡頭從第一透鏡組至第三透鏡組的三個透鏡組的合成光焦度在整個鏡頭系統的光焦度中所占的比例變大,因此可良好地實現攝像鏡頭的小型化。
在此,上述條件式(1)是用于將從攝像鏡頭出射的光線向攝像元件的入射角度控制在預定范圍內,并且實現攝像鏡頭的小型化的條件。眾所周知,就能夠攝入攝像元件的光線而言,在攝像元件的結構上,作為入射角度上的界限,設有所謂的最大入射角度。在該最大入射角度的范圍外的光線入射到攝像元件上的情況下,因陰影(shading)現象而成為周邊部暗的圖像。因此,需要將從攝像鏡頭出射的光線向攝像元件的入射角度控制在預定范圍內。
在條件式(1)中,若超過上限值“1.0”,則第一~第三透鏡組的合成光焦度變得過強,盡管有利于攝像鏡頭的小型化,但難以將從攝像鏡頭出射的光線向攝像元件的入射角度控制在預定范圍內。另一方面,若低于下限值“0.3”,則第一~第三透鏡組的合成光焦度相對變弱,盡管容易將從攝像鏡頭出射的光線向攝像元件的入射角度控制在預定范圍內,但攝像鏡頭的小型化變得困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光學邏輯,未經株式會社光學邏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53904.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