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杠桿型連接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52949.4 | 申請日: | 2011-1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4490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04 |
| 發明(設計)人: | 牧野健司 | 申請(專利權)人: | 住友電裝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1R13/629 | 分類號: | H01R13/629;H01R13/516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王偉;安翔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杠桿 連接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杠桿型連接器。
背景技術
在由杠桿的力放大作用而連接殼體的杠桿型連接器中,由于杠桿的力作用方向可能在寬度方向上偏斜,所以一個殼體可能相對于配合殼體傾斜使得在旋轉杠桿的過程中,在寬度方向的一側較多地連接而在寬度方向的另一側較少地連接。由于這一點,在日本未審專利公開第2009-158430號中公開的杠桿型連接器中,成對的支承軸形成在一個殼體的寬度方向的相對側,杠桿以可旋轉方式支承在這些支承軸中的位于寬度方向的一側的支承軸上,并且在旋轉過程的最后階段,形成在杠桿中的凹槽的后端與位于寬度方向的另一側的支承軸形成接觸,從而沿連接方向向前擠壓位于寬度方向的另一側的支承軸,以較正殼體相對于配合殼體的傾斜姿勢。
在上述傳統的杠桿型連接器中,由于支承軸形成在連接方向上的后端部,所以杠桿與支承軸的接觸位置位于后側位置,并且凹槽形成得深。結果,杠桿的強度可能變得不足。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情況作出本發明,并且本發明的目的是確保能夠較正殼體的連接姿勢的杠桿型連接器中的杠桿的強度。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杠桿型連接器,包括:殼體,所述殼體能連接到配合殼體;以及杠桿,所述杠桿安裝到所述殼體,并且能在連接開始位置和連接位置之間移位,從而使得所述殼體和所述配合殼體到達正確的連接狀態,其中:所述殼體形成有:成對突起,所述成對突起位于垂直于連接方向的寬度方向的相對兩側;和支承軸,所述支承軸處于位于寬度方向的相對兩側的所述突起之間,且在所述連接方向上位于所述突起的后面,且適于以可移位方式支承所述杠桿;并且所述杠桿形成有至少一個擠壓部,所述至少一個擠壓部用于:在到達所述連接位置的過程中,當所述殼體相對于所述配合殼體從正確的連接姿勢傾斜時,通過擠壓所述突起,來校正所述殼體的連接姿勢。
如果在杠桿到達連接位置的過程中,殼體相對于配合殼體從正確的連接姿勢傾斜,則杠桿的擠壓部擠壓(具體地位于殼體的寬度方向的另一側的)突起,以校正殼體的連接姿勢。在這種情況下,由于支承軸在連接方向上形成在突起的后面,即在連接方向上突起形成在支承軸的前面,所以擠壓部的形成位置不必位于杠桿的特別靠后的位置上。因此,不是必須在杠桿中形成大的切割區域,并且能夠確保杠桿的強度。
根據具體的實施例,所述杠桿以在連接開始位置和連接位置之間可旋轉方式在安裝到所述殼體,并且在與所述配合殼體接合的同時被從所述連接開始位置旋轉到所述連接位置,從而使得所述殼體和所述配合殼體到達正確的連接狀態。
更具體地,所述杠桿形成有至少一個阻止件,所述至少一個阻止件用于通過在所述連接開始位置與位于寬度方向一側的所述突起接合來防止所述杠桿移位,并且在到達所述連接位置的過程中,當所述殼體相對于所述配合殼體從正確的連接姿勢傾斜時,用于校正所述殼體的連接姿勢的所述至少一個擠壓部在所述連接方向上對位于寬度方向另一側的所述突起進行擠壓。
根據更具體的實施例,提供一種杠桿型連接器,包括:殼體,所述殼體能連接到配合殼體;以及杠桿,所述杠桿以在連接開始位置和連接位置之間可旋轉的方式安裝到所述殼體上,并且在與所述配合殼體接合的同時、從所述連接開始位置旋轉到所述連接位置,從而使得所述殼體和所述配合殼體到達正確的連接狀態,其中:所述殼體形成有:成對突起,所述成對突起位于垂直于連接方向的寬度方向的相反兩側;和支承軸,所述支承軸處于位于寬度方向的相反兩側的所述突起之間,且在所述連接方向上位于所述突起之后,且適于以可旋轉方式支承所述杠桿;所述杠桿形成有阻止件,所述阻止件用于通過在所述連接開始位置與位于寬度方向的一側的所述突起接合來防止所述杠桿旋轉;并且,所述杠桿形成有擠壓部,所述擠壓部用于在到達所述連接位置的過程中,當所述殼體相對于所述配合殼體從正確的連接姿勢傾斜時,通過沿所述連接方向擠壓位于寬度方向的另一側的所述突起,來校正所述殼體的連接姿勢。
杠桿從連接開始位置的旋轉通過杠桿的阻止件與位于殼體的寬度方向的一側的突起的接合而防止。如果在杠桿到達連接位置的過程中,殼體相對于配合殼體從正確的連接姿勢傾斜,則杠桿的擠壓部擠壓殼體的位于寬度方向的另一側的突起,以校正殼體的連接姿勢。在這種情況下,由于支承軸在連接方向上形成在突起的后面,即在連接方向上突起形成在支承軸的前面,所以擠壓部的形成位置不必位于杠桿的特別靠后的位置上。因此,不是必須在杠桿中形成大的切割區域,并且能夠確保杠桿的強度。
具體地,在所述杠桿的內表面中形成有有底接收槽,所述有底接收槽在所述杠桿的在連接方向上的前端形成開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住友電裝株式會社,未經住友電裝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5294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大跨度屋架安裝的裝置
- 下一篇:一體式預應力變角張拉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