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配電網理論線損評估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52616.1 | 申請日: | 2011-1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0915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0 |
| 發明(設計)人: | 何桂雄;閆華光;蔣利民;楊雷娟;王維州;鄭偉;周喜超;楊建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甘肅電力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6Q10/00 | 分類號: | G06Q10/00;G06Q50/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國文 |
| 地址: | 100192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用電 信息 采集 系統 配電網 理論 評估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以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全覆蓋、全采集”的周期性精確量測數據為基礎,涉及電力系統配電網理論線損計算領域,具體涉及基于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配電網理論線損評估方法。
背景技術
配電網線損理論計算是根據配電網的實際負荷及正常運行方式,計算配電網中每一元件的實際有功功率損失和在一定時間段內的電能損失。通過理論線損計算可以鑒定配電網結構及運行方式的經濟性,查明電網中損失過大的元件及其原因,考核實際線損是否真實、準確、合理以及實際線損率和技術(理論)線損率的差值,確定不明損失的程度,明確配電網運行管理的現狀。根據技術線損的構成,即線路損失和變壓器損失所占的比重、可變損失和不變損失所占的比重、可以發現配電網的薄弱環節、確定技術降損的主攻方向,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線損。配電網的線損計算是規劃設計以及制定年、季、月線損計劃指標和降損措施的理論依據。根據《DLT?686-1999電力網電能損耗計算導則》主要推薦有中壓配電網采用均方根電流法、平均電流法及等值電阻法;線路、變壓器繞組、串聯電抗器等元件的電能損耗,應按元件的日負荷曲線計算。低壓配電網網絡復雜,負荷分布不均衡,資料不全,一般采用簡單的方法計算,推薦用臺區損耗率法和電壓損耗率法。
線路的損耗評估方法,一般是導線的靜態參數、橫截面積、長度等,利用典型日電流、功率等運行參數,考慮溫度、負荷特性計算典型日的損耗,進而計算月的線路損耗。
1.均方根電流法
均方根電流法是基本評估方法。均方根電流法的物理概念是,線路中流過的均方根電流所產生的電能損耗相當于實際負荷在同一時間內所產生的電能損耗。均方根電流法的優點是:方法簡單,按照代表日24小時整點負荷電流或有功功率、無功功率或有功電量、無功電量、電壓、配電變壓器額定容量、參數等數據計算出均方根電流就可以進行電能損耗計算,易于計算機編程計算。缺點是:代表日選取不同會有不同的計算結果,計算誤差較大。
設配電網中某元件的電阻為R(Ω),通過此元件的電流有效值為I(A),則該元件24h內的電能損失ΔA按下式計算:
由于負荷曲線的解析表達式I=f(t)不易獲取,使上述積分式求解困難。一般通過對該元件進行代表日24h負荷電流的實測,得出階梯形負荷曲線,近似認為在每一小時內負荷是不變的,因此可按小時對上式分段進行線損計算。Ii代表日24h正點負荷實測得到的電流值,則上式可表示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甘肅電力科學研究院,未經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甘肅電力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5261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干態中空纖維膜的通量恢復方法
- 下一篇:一種利用氨絮凝微藻的方法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G06Q 專門適用于行政、商業、金融、管理、監督或預測目的的數據處理系統或方法;其他類目不包含的專門適用于行政、商業、金融、管理、監督或預測目的的處理系統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預定,例如用于門票、服務或事件的
G06Q10-04 .預測或優化,例如線性規劃、“旅行商問題”或“下料問題”
G06Q10-06 .資源、工作流、人員或項目管理,例如組織、規劃、調度或分配時間、人員或機器資源;企業規劃;組織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倉儲、裝貨、配送或運輸;存貨或庫存管理,例如訂貨、采購或平衡訂單
G06Q10-10 .辦公自動化,例如電子郵件或群件的計算機輔助管理
- 信息記錄介質、信息記錄方法、信息記錄設備、信息再現方法和信息再現設備
- 信息記錄裝置、信息記錄方法、信息記錄介質、信息復制裝置和信息復制方法
- 信息記錄裝置、信息再現裝置、信息記錄方法、信息再現方法、信息記錄程序、信息再現程序、以及信息記錄介質
- 信息記錄裝置、信息再現裝置、信息記錄方法、信息再現方法、信息記錄程序、信息再現程序、以及信息記錄介質
- 信息記錄設備、信息重放設備、信息記錄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記錄介質
- 信息存儲介質、信息記錄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記錄設備、以及信息重放設備
- 信息存儲介質、信息記錄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記錄設備和信息回放設備
- 信息記錄介質、信息記錄方法、信息記錄裝置、信息再現方法和信息再現裝置
- 信息終端,信息終端的信息呈現方法和信息呈現程序
- 信息創建、信息發送方法及信息創建、信息發送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