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反滲透濃排水的處理工藝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52172.1 | 申請日: | 2011-1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0299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0 |
| 發明(設計)人: | 云干;王開春;劉志奎;袁麗娟;李學字;張彬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藍連海設計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02F9/04 | 分類號: | C02F9/04;C02F1/66;C02F1/72;C02F1/5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眾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劉喜蓮 |
| 地址: | 222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反滲透 排水 處理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廢水治理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反滲透濃排水的處理工藝。?
背景技術
熱電用鍋爐中,為了保障鍋爐的安全運行常使用反滲透工藝將普通水或中水轉變成脫鹽水。在這個工藝過程中所加入的阻垢劑、殺菌劑等均以COD和總P的形式被濃縮進濃排水中,再加上原水中的COD和總P的濃縮作用,最終導致了需外排的濃排水中COD和總P超出國家相關排放標準,因而無法正常排放,給企業帶來較大負擔。目前國內濃排水的處理僅局限于園林澆灌、觀賞水族補水、鋪路等對水質要求不太嚴格的地方,但這些用量遠小于濃排水產出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新的、可操作性強、能有效降低濃排水中的COD和總P等污染因子的反滲透濃排水的處理工藝。?
本發明工藝主要用于降低該濃排水中的COD及總P數值到排放標準以下。本發明所述的反滲透濃排水指由中水、普通水(如井水、自來水或河水)經反滲透工藝處理所排放的濃縮水。所述的濃排水COD降低的范圍是從100mg/L~500mg/L降低到0~100mg/L,或從40~100mg/L降低至0~40mg/L。所述的總P降低的范圍是從1.0mg/L~100mg/L降低到0~0.5mg/L。?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發明是一種反滲透濃排水的處理工藝,其特點是:它由四個工藝單元組成,即酸化工藝、氧化混凝工藝、中和工藝和沉淀工藝;?
所述的酸化工藝是:向濃排水中加入適量的酸化劑,將濃排水的pH值調至2~4;
所述的氧化混凝工藝是:向酸化后的濃排水中分別加入亞鐵鹽、鋁鹽和鎂鹽中的至少一種與氯酸鹽、過氧化氫中的至少一種物質,進行攪拌反應;亞鐵鹽在濃排水中所形成的亞鐵離子Fe2+的摩爾濃度是0~1.0mol/L,鋁鹽在濃排水中所形成的鋁離子Al3+濃度是0~0.5mol/L,鎂鹽在濃排水中所形成的鎂離子Mg2+濃度是0~0.2mol/L,氯酸鹽在濃排水中所形成的氯酸根離子濃度是0~0.5mol/L;過氧化氫在濃排水中所形成的濃度是0~0.5mol/L;
所述的中和工藝是:向氧化混凝后的濃排水中加入無機化合物,使濃排水的pH值至6~9;所述的無機化合物為無機堿,或者在水里水解成無機堿的鹽或金屬氧化物;
所述的沉淀工藝是:經中和工藝處理后的濃排水在沉淀池中沉淀一定時間,澄清后再外排。
本發明所處理反滲透水的過程主要也就是氧化、混凝過程,因此Fe、Al、Mg離子濃度只要不同時為“0”,就可起到混凝作用。當然,Fe2+離子和H2O2在水中進行Fenton反應生成羥基自由基,氧化性更強,當這兩種物質均不存在時,酸性條件下,氯酸鈉也具有氧化性,也可氧化廢水,當氯酸鈉為“0”時,只要有Fe2+離子和H2O2也是可以進行氧化反應的。只是用Fe2+離子和H2O2氧化成本較高,但可氧化較難氧化物質;氯酸鈉氧化性能雖沒有Fe2+離子和H2O2氧化能力強,但其成本較低。不同類型的反滲透水,其可被氧化的難易程度不同,因此,僅使用Fe2+離子和H2O2或者氯酸鈉均有可使反滲透水達標。?
所述的沉淀工藝是:經中和工藝處理后的濃排水在沉淀池中沉淀一定時間,澄清后再外排。?
本發明所述的反滲透濃排水的處理工藝技術方案中,優選的技術方案或特征是:?
1、酸化工藝中,所述的酸化劑可以為常規的可適用于本發明的酸,優選硫酸、硫酸氫鈉或鹽酸。其濃度不限。
2、氧化混凝工藝中,所述的亞鐵鹽優選為硫酸亞鐵或氯化亞鐵,所述的鋁鹽優選為硫酸鋁或三氯化鋁,所述的鎂鹽優選為氯化鎂或硫酸鎂,所述的氯酸鹽優選為氯酸鈉。?
3、氧化混凝工藝過程時間優選為10~180分鐘。?
4、在氧化混凝工藝過程中,優選用適當紫外線照射濃排水,使紫外線參與催化氧化。?
5、中和工藝中,所述的無機化合物優選為氫氧化鈣、氫氧化鈉、碳酸鈉或氧化鈣。
6、沉淀工藝中的沉淀時間優選為10~180分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藍連海設計研究院,未經中藍連海設計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5217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