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面狀采暖器和面狀采暖器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110351523.7 | 申請日: | 2011-1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3805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04 |
| 發(fā)明(設計)人: | 森川由隆 | 申請(專利權)人: | 松下電器產(chǎn)業(yè)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24D13/00 | 分類號: | F24D13/00;F24D1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黨曉林;王小東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采暖 和面 制造 方法 | ||
1.一種面狀采暖器,其特征在于,該面狀采暖器具有:
防水表布,其是在無紡布的上側(cè)表面疊片加工防水樹脂而構成的;
面狀的加熱單元,其具有在金屬板的上下兩面涂布含有樹脂的粘接劑而構成的均熱板,在所述均熱板的下表面配設有加熱線;
隔熱板,其設于所述加熱單元的下表面?zhèn)龋灰约?/p>
底面材料,其設于所述隔熱板的下表面?zhèn)龋?/p>
在所述均熱板設有從所述防水表布向所述隔熱板的方向打開的多個空氣排氣孔。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面狀采暖器,其中,
該面狀采暖器具有配置于所述隔熱板與所述底面材料之間的粘接板,
將依次層疊了所述防水表布、所述加熱單元、所述隔熱板、所述粘接板和所述底面材料而構成的層疊體配置于一對板狀的按壓部件之間,在對所述層疊體進行加熱的同時,利用所述按壓部件對所述層疊體進行按壓,由此,使所述粘接劑和所述粘接板熔融,對所述防水表布、所述加熱單元、所述隔熱板和所述底面材料進行粘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面狀采暖器,其中,
所述空氣排氣孔形成為所述防水表布側(cè)的開口比所述隔熱板側(cè)的開口大。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面狀采暖器,其中,
所述空氣排氣孔形成為錐形狀。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面狀采暖器,其中,
在所述均熱板的靠所述隔熱板側(cè)的開口形成有凸部。
6.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面狀采暖器,其中,
使所述均熱板通過在周面具有多個錘狀銷的第1輥與第2輥之間,從而形成所述空氣排氣孔。
7.根據(jù)權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面狀采暖器,其中,
所述隔熱板由多層無紡布形成,至少在所述加熱單元側(cè)的無紡布中包含中空棉。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面狀采暖器,其中,
所述隔熱板由2層無紡布形成,
所述加熱單元側(cè)的無紡布由厚度為2mm~4mm、單位面積重量為240g/m2~280g/m2的聚酯樹脂的中空棉構成,
所述底面材料側(cè)的無紡布由厚度為5mm~7mm、單位面積重量為450g/m2~630g/m2的聚酯樹脂和聚丙烯樹脂構成。
9.根據(jù)權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面狀采暖器,其中,
所述防水表布的厚度為0.3mm~0.7mm,
所述防水表布具有單位面積重量為150g/m2~200g/m2的防水樹脂即烯烴系彈性體的疊片層即第1層、以及由單位面積重量為50g/m2~90g/m2的聚酯樹脂的無紡布構成的第2層。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面狀采暖器,其中,
所述聚酯樹脂的無紡布的纖維長度為40mm~80mm,包含80%~90%的第1纖維和10%~20%的比所述第1纖維粗的第2纖維。
11.一種面狀采暖器的制造方法,其中,該制造方法具有以下步驟:
將在無紡布的上側(cè)表面對防水樹脂進行疊片而構成的防水表布、面狀的加熱單元、設于所述加熱單元的下表面的隔熱板、粘接板、設于所述隔熱板的下表面?zhèn)鹊牡酌娌牧线M行層疊從而形成層疊體,該加熱單元具有在金屬板的上下兩面涂布含有樹脂的粘接劑而構成的、設有從所述防水表布向所述隔熱板的方向打開的多個空氣排氣孔的均熱板,在所述均熱板的下表面配設有加熱線;以及
將所述層疊體配置于板狀的第1按壓部件與板狀的第2按壓部件之間,在對所述層疊體進行加熱的同時,利用所述第1按壓部件和第2按壓部件對所述層疊體進行按壓,由此,使所述粘接劑和所述粘接板熔融,對所述防水表布、所述加熱單元、所述隔熱板和所述底面材料進行粘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松下電器產(chǎn)業(yè)株式會社,未經(jīng)松下電器產(chǎn)業(yè)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51523.7/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