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中繼成像系統(tǒng)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110350099.4 | 申請日: | 2011-1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6437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2-29 |
| 發(fā)明(設計)人: | 行麥玲;袁旭滄;肖琴;唐紹凡;孫燕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2B17/08 | 分類號: | G02B17/08;G02B27/10;G01J3/28 |
| 代理公司: | 中國航天科技專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安麗 |
| 地址: | 100076 北京市豐***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中繼 成像 系統(tǒng) | ||
1.一種中繼成像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物面、復合棱鏡、可見近紅外鏡 頭、短波紅外鏡頭、熱紅外鏡頭和像面,復合棱鏡由主棱鏡和副棱鏡組成;物 面從上到下可分為熱紅外譜段、短波紅外譜段和可見近紅外譜段成像物面,熱 紅外譜段的光線不經(jīng)過復合棱鏡,直接進入熱紅外譜段鏡頭,成像在熱紅外鏡 頭像面;短波紅外譜段的光線由復合棱鏡中的主棱鏡兩次折轉(zhuǎn)反射后進入短波 紅外鏡頭,成像在短波紅外鏡頭像面;可見近紅外譜段的光線由復合棱鏡中的 副棱鏡一次折轉(zhuǎn)反射后進入可見近紅外鏡頭,經(jīng)可見近紅外鏡頭成像在可見近 紅外鏡頭像面。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繼成像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復合棱鏡將物面 中心視場和下方視場的光線分別反射至兩個相反方向。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繼成像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熱紅外鏡頭包括 熱紅外鏡頭第一反射鏡(3)和熱紅外鏡頭第二反射鏡(4);物面(1)上方視 場作為熱紅外鏡頭的成像物面,其光線不經(jīng)過復合棱鏡(2),穿過熱紅外鏡頭 第一反射鏡(3)的中心孔直接入射到熱紅外鏡頭第二反射鏡(4)上,經(jīng)熱紅 外鏡頭第二反射鏡(4)反射到熱紅外鏡頭第一反射鏡(3),再經(jīng)熱紅外鏡頭 第一反射鏡(3)會聚到熱紅外鏡頭像面(5)上。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繼成像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短波紅外鏡頭包 括短波紅外鏡頭第一反射鏡(10)、短波紅外鏡頭折轉(zhuǎn)反射鏡(11)和短波紅 外鏡頭第二反射鏡(12);物面(1)中心視場作為短波紅外鏡頭的成像物面, 其光線進入復合棱鏡(2)并兩次折轉(zhuǎn)反射后至+X方向,穿過短波紅外鏡頭第 一反射鏡(10)的中心孔,入射到短波紅外鏡頭折轉(zhuǎn)反射鏡(11)上,經(jīng)其反 射,入射到短波紅外鏡頭第二反射鏡(12)上,再反射回至短波紅外鏡頭折轉(zhuǎn) 反射鏡(11)上,經(jīng)其反射,入射到短波紅外鏡頭第一反射鏡(10)上,再反 射至短波紅外鏡頭折轉(zhuǎn)反射鏡(11)上,穿過短波紅外鏡頭第二反射鏡(12) 的中心孔,會聚到短波紅外鏡頭像面(13)上。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繼成像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可見近紅外鏡頭 包括可見近紅外鏡頭第一反射鏡(6)、可見近紅外鏡頭折轉(zhuǎn)反射鏡(7)和可 見近紅外鏡頭第二反射鏡(8);物面(1)下方視場作為可見近紅外鏡頭的成 像物面,其光線進入復合棱鏡(2)并一次折轉(zhuǎn)反射后至-X方向,穿過可見近 紅外鏡頭第一反射鏡(6)的中心孔,入射到可見近紅外鏡頭折轉(zhuǎn)反射鏡(7) 上,經(jīng)其反射,入射到可見近紅外鏡頭第二反射鏡(8)上,再反射回至可見近 紅外鏡頭折轉(zhuǎn)反射鏡(7)上,經(jīng)其反射,入射到可見近紅外鏡頭第一反射鏡(6) 上,再反射至可見近紅外鏡頭折轉(zhuǎn)反射鏡(7)上,穿過可見近紅外鏡頭第二反 射鏡(8)的中心孔,會聚到可見近紅外鏡頭像面(9)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未經(jīng)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50099.4/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