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以太網數據的處理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110347773.3 | 申請日: | 2011-1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0420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04 |
| 發明(設計)人: | 夏惠龍;范其蓬;陳嵩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56 | 分類號: | H04L12/5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李健;龍洪 |
| 地址: | 518057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以太網 數據 處理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以太網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以太網數據的處理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以太網技術在網絡構建中的迅速普及,以太網平臺已經成為網絡組建中的主流技術平臺。2010年6月,IEEE?802.3ba標準正式獲批,首次規范了40G和100G兩種新的以太網速率,為新一波更高速的以太網應用鋪平了發展之路。
IEEE?802.3ba標準解決了數據中心、運營商網絡和其他流量密集且高性能的計算環境中,越來越多的應用對寬帶的需求。同時為了保護已有的以太網投資,仍與已有的IEEE?802.3標準兼容,新標準的以太網幀格式和IEEE802.3標準的幀格式相同。對于以太網媒體訪問控制子層(MAC)與物理子層(PHY)之間的介質無關接口(MII),類似于10G以太網的XGMII接口,40G和100G的介質無關接口分別為XLGMII接口和CGMII接口,接口定義如圖1所示。
XLGMII和CGMII采用多通道字節分發,即采用8個通道。每個通道分發8位數據信號和1位控制信號,使得XLGMII和CGMII的接口位寬擴展為64比特(8字節)數據以及8比特控制信號。當控制信號有效時,數據線上為控制信息,當控制信號無效時,數據線上為以太網有效數據。因此,對于40G和100G以太網MAC處理來說,如果收發數據位寬為64位,那么,時鐘頻率則為數據速率的1/64,并且在時鐘的上跳沿采集數據,對應時鐘分別為,40G以太網對應625MHz;100G以太網對應1.5625GHZ。
在如此高的時鐘頻率下進行邏輯設計,現階段很難達到,因此,對于40G和100G以太網MAC接口,將64位數據作為一塊,以塊為單元分成多個塊通道。以100G以太網MAC為例,如圖2所示,將MAC數據分為10個塊通道,那么數據位寬為640位,控制位寬為80位,此時工作時鐘為156.25MHZ。
如圖3所示,10G以太網數據的處理方法為,在數據線上檢測SOP(start?of?package,包頭)控制字,EOP(end?of?package,包尾)控制字,提取數據包的相關信息用于數據業務的二層處理及三層處理,對數據包進行CRC校驗,同時對整個接收的數據業務流進行業務監測及性能監測,整個數據處理過程與接收到的以太網數據同步進行。
上述處理方法對10G及10G以下速率的以太網MAC數據處理簡單有效,但是對于100G以太網MAC數據處理,如果沿用傳統以太網MAC處理方法,直接在640位數據線上分析數據內容,則面臨如下的問題:
(1)高扇入扇出的數據處理,容易導致邏輯的布線資源緊張,以及影響時序。
(2)數據的包頭包尾很難控制。很多情況下,會出現包頭的位置與包尾的位置出現在同一個時鐘周期內。
(3)如果對包內容進行添加或修改,將是件極其復雜的工程。
(4)對640位數據進行CRC校驗,現有技術很難達到物理實現。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以太網數據的處理方法及裝置,能夠實現對40G和100G等高速以太網數據按照10G以太網數據進行處理,提高了數據處理的成功率和效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一種以太網數據的處理方法,包括:
將以太網數據緩存到多個緩存池中;
從所述多個緩存池中分別讀取以太網數據進行輸出,對輸出的以太網數據進行并行處理。
進一步地,所述將以太網數據緩存到多個緩存池中,包括:
為所述緩存池設置水線,向所述緩存池中緩存以太網數據;
在緩存到所述緩存池中的以太網數據達到所設置的水線,并完成當前數據包的緩存后,進行緩存池的切換,向下一個緩存池緩存以太網數據。
進一步地,所述水線的設置位置為使所述緩存池的剩余空間至少能夠緩存一個最長以太網數據包。
進一步地,還包括:
在向下一個緩存池緩存以太網數據前,還在切換出的緩存池中寫入識別數據邊界的邊界符。
進一步地,還包括:
在向下一個緩存池緩存以太網數據時,將緩存到切換出的緩存池中的最后一個數據包在切換時刻的數據片,重復緩存到所述下一個緩存池中。
進一步地,所述將以太網數據緩存到多個緩存池中是將X吉以太網數據緩存到個緩存池中;
所述從所述多個緩存池中分別讀取以太網數據進行輸是輸出10吉以太網數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4777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