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波束成形方法、基站和交通運輸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46614.1 | 申請日: | 2011-1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9535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08 |
| 發明(設計)人: | 陸犇;卜智勇;楊洪生;翟志剛;俞凱;夏俊;李泠泠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瀚訊無線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B7/06 | 分類號: | H04B7/06;H04W16/2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鄭瑋 |
| 地址: | 200050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波束 成形 方法 基站 交通運輸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波束的成形方法、基站和交通運輸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通信技術的發展,人們對無線通信系統的下行傳輸速率和可靠性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引入了多天線系統,如多進多出(multiple?input?and?multiple?output,MIMO)型多天線系統,不僅采用多接收天線,還可用多發射天線。由于采用了多組天線,從發射端到接收端無線信號對應同一條空間流(spatial?stream),是通過多條路徑傳輸的。在接收端,采用一定的算法對多個天線收到信號進行處理,就可以明顯改善接收端的信噪比。即使在接收端較遠時,也能獲得較好的信號質量。因此多天線系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統的容量。
為了進一步的提高系統的容量,又提出了一種利用該多天線技術的方法——波束成形技術。這種波束成形技術可以形成一個較窄的定向波束指向用戶終端,使得在該波束覆蓋范圍內,用戶終端的等效接收信道情況得到改善,從而達到了增加系統容量的目的。
然而,現有的波束成形技術通常是在一個閉環的反饋系統中,基站通過充分獲知用戶終端的信道狀態生成所對應的波束實現以上目的。如果在動態的系統中,如在高速運動環境下,交通設備的高速性使得這種信道狀態總是滯后于基站與交通設備之間的實際狀態,因此傳統的波束成形技術無法保證波束準確對準目標方向。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波束成形技術無法較好的應用于動態系統中的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波束成形的方法、基站以及交通設備通信裝置。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波束成形的方法,包括:
基站接收交通設備進入所述基站覆蓋的小區后發送的所述交通設備的位置信息;所述基站接收所述交通設備進入所述基站覆蓋的小區后發送的所述交通設備的速度信息;
所述基站根據接收到的所述交通設備的位置信息和速度信息,并結合對應的時延信息確定所述基站所要發送的波束的參數,調整發送波束的方向;
所述基站按照所述確定的波束方向向所述交通設備發送所述波束。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基站,包括:
接收單元,用于接收交通設備進入基站覆蓋的小區后發送的所述交通設備的位置信息;接收所述交通設備進入所述基站覆蓋的小區后發送的所述交通設備的速度信息;
處理單元,用于結合對應的時延信息,以及所述接收單元接收到的所述交通設備的位置信息和速度信息,確定所述基站所要發送的波束的參數,調整發送波束的方向
發送單元,按照所述確定的波束方向向所述交通設備發送所述波束。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交通設備通信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通信終端,其中,所述通信終端包括:
發送單元,用于當所述交通設備通信裝置進入基站覆蓋的小區時,向所述基站發送所述交通設備的位置信息,向所述基站發送所述交通設備的速度信息;
接收單元,用于接收所述基站發送的波束,其中所述基站發送的波束方向是所述基站根據所述接收到的所述交通設備的位置信息、速度信息,并結合對應的時延信息確定的。
采用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波束成形方法,基站和交通運輸裝置,能實現對高速移動的交通運輸裝置,進行波束成形,保證波束可以對準目標,提高波束傳輸的精度,改善通信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中MIMO系統的工作原理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中波束成形方法的流程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基站確定波束方向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基站的結構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中交通設備通信裝置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所提供的波束成形技術和基站進行詳細的描述。
附圖1為MIMO系統的工作原理圖,其中:
其中S為輸入已調符號,為波束成形發射端加權向量,它加載到Nt個發射天線上,經過MIMO信道,由Nr個陣元的接收天線接收,并經由一組與W相對應的合并加權向量Z*合并。接收端在對接收信號進行處理的同時會將自身的信道狀態反饋給發射端,發射端可以利用此信息來調整加權向量W。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瀚訊無線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上海瀚訊無線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4661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