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氧化溝工藝曝氣池輔助排泥方法及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43889.X | 申請日: | 2011-1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0295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0 | 
| 發明(設計)人: | 侯紅勛;王淦;陳立愛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國禎環保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市污水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主分類號: | C02F3/12 | 分類號: | C02F3/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劉萍 | 
| 地址: | 230088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氧化 工藝 曝氣池 輔助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為一種氧化溝工藝曝氣池輔助排泥方法及裝置,涉及的是污水處理技術,尤其是氧化溝工藝曝氣池輔助排泥技術。
背景技術
氧化溝(oxidation?ditch)又名連續循環曝氣池(Continuous?loop?reactor),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種工藝。氧化溝最初應用于荷蘭,目前已成為歐洲、大洋洲、南非和北美洲的一種重要污水處理技術。近年來,采用氧化溝處理廠的速度有了較快的進展。目前在我國氧化溝工藝的污水處理廠數量的增長更加迅速,在我國湖南省、江西省、河南、安徽、重慶等省市都有廣泛的應用。
氧化溝具有特殊的水力學流態,既有完全混合式反應器的特點,抗來水沖擊負荷影響大,出水水質好的優點;又有推流式反應器的特點,有一定的底物和DO梯度,氧的利用率較高。氧化溝斷面為矩形或梯形,平面形狀多為橢圓形,溝內水深一般為3~6m,溝中水流平均速度為0.3m/s。氧化溝曝氣混合設備有倒傘型表面曝氣機、曝氣轉刷或轉盤等,近年來配合使用的還有水下推動器。
氧化溝工藝因其運行穩定、操作維護方便,出水水質優良。近年來改進的氧化溝工藝具有較好的脫氮除磷能力使該工藝成為國內外最實用的工藝之一。
近年來設計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大都省去了初沉池,致使大量的無機顆粒物進入曝氣池;有的污水處理廠沉砂池除砂效果不佳,造成部分砂子隨進水流入氧化溝曝氣池中,而氧化溝工藝的曝氣池采用循環流動和溢流堰排水,氧化溝中的流速往往僅有0.3m/s,這樣的推動力僅能使活性污泥處于懸浮狀態,而密度較大無機顆粒物難以從氧化溝溢流堰排出氧化溝曝氣池,長期運行會造成部分無機污泥包括砂子在曝氣池底部沉積,減小氧化溝曝氣池容積,影響氧化溝工藝的處理效果。
發明內容
目前的氧化溝工藝均采用曝氣池表面溢流的排水方式排水,長期運行造成污泥在氧化溝曝氣池底部沉積,無機污泥難以從曝氣池排出,造成氧化溝曝氣池有效容積減少,影響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效果。本發明主要是解決現有氧化溝工藝曝氣池中進入無機的污泥難以排出池子的問題,從而發明一種氧化溝工藝曝氣池輔助排泥技術及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所述的氧化溝工藝曝氣池輔助排泥裝置,由排泥管,閥門、出水槽組成,曝氣池輔助排泥裝置安裝在氧化溝曝氣池的出水堰下部的池壁上;
出水槽與出水堰相連,且出水槽設在出水堰的外壁;所述的排泥管的一端與出水槽相連,排泥管另一端連接在距離曝氣池底部0.1m~0.3m處,在排泥管上設有閥門。
當活性污泥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的質量濃度MLVSS與混合液懸浮固體質量濃度MLSS之比低于50%時,開啟閥門;當活性污泥MLVSS/MLSS高于70%時關閉閥門。
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通過在氧化溝溢流堰處曝氣池池壁設置輔助排泥裝置,將曝氣池下部密度較大無機物含量較高的污泥排出氧化溝曝氣池,增設所述的氧化溝工藝曝氣池輔助排泥裝置后,氧化溝剩余污泥平均質量濃度提高5~10%,無機物質量濃度提高15~20%。有效防止無機污泥在曝氣池中沉積導致曝氣池容積減小,影響污水處理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氧化溝工藝曝氣池輔助排泥技術采用的裝置示意圖;
圖中:1-排泥管、2-閥門、3-出水槽、4-氧化溝曝氣池、5-溢流堰
具體實施方式:
所述的氧化溝工藝曝氣池輔助排泥裝置,由排泥管1,閥門2、出水槽3組成,曝氣池輔助排泥裝置安裝在氧化溝曝氣池4的出水堰5下部的池壁上;
出水槽3與出水堰5相連,且出水槽3設在出水堰5的外壁;所述的排泥管1的一端與出水槽3相連,排泥管1另一端連接在距離曝氣池4底部0.1m~0.3m處,在排泥管1上設有閥門2。
合肥某污水處理廠采用氧化溝工藝,曝氣池有效水深4.5m,隨著運行時間的延長,氧化溝污泥污泥物濃度由40%提高到60%以上,底部活性污泥無機物比例更高。因此氧化溝中活性污泥中有效微生物的量降低,同時曝氣池底部有無機泥沙沉積,氧化溝曝氣池有效容積降低,處理成本增加。
通過對氧化溝曝氣池進行改造,在出水堰處增加輔助排泥裝置。
在出水槽下方增設了排泥管,排泥管的一端與出水槽相連,排泥管另一端連接在距離曝氣池底部0.2m處,在排泥管上設有閥門。排泥管的流量為氧化溝出水流量的20%。當MLVSS/MLSS低于50%時,開啟閥門;當活性污泥MLVSS/MLSS高于70%時關閉閥門。
通過這種方式,氧化溝底部的無機污泥通過日常排剩余排泥排出氧化溝系統,氧化溝中污泥中有機物的濃度得到提高,MLVSS/MLSS保持在50~70%。保證了氧化溝系統正常的處理效果,也避免了曝氣池中泥沙的沉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國禎環保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市污水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未經安徽國禎環保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市污水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4388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