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氨還原反應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43325.6 | 申請日: | 2011-1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8031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3-21 |
| 發明(設計)人: | 何肖廉;毛盛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龍山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3/86 | 分類號: | B01D53/86;B01D53/56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專利事務所 33209 | 代理人: | 董力平 |
| 地址: | 311228 杭州蕭***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還原 反應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氨還原反應器,特別是一種用于硝酸生產中,脫除NOx的氨還原反應器。
背景技術
現有的硝酸生產過程中,如果要達到排放符合標準,實現良好的吸收效果,就需要對尾氣進行加壓處理,從而能通過具有串聯催化劑床的氨還原反應器的充分吸收。但是這樣的做法,能耗非常大,不但大大浪費了資源,增加了成本,而且凈化工藝運行前后對尾氣透平機的運轉影響很大,現有技術一直沒有解決在保證吸收效果的情況下,降低壓力的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不改變工藝壓力、降低能耗、節約成本、不影響后續工藝的氨還原反應器。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氨還原反應器,包括器身,所述器身上設置有尾氣進口和尾氣出口,所述器身中設置有催化床,其結構特點是:所述的催化床分為上催化床和下催化床,所述上催化床和下催化床分別設置在尾氣進口的上方和下方,所述上催化床和下催化床上分別設置有上催化層和下催化層,所述器身的內設置有貫穿上催化床和下催化床的中心接管,所述尾氣出口設置在器身的上方。催化劑層的串聯結構變成了并聯結構,兩段催化劑床層阻力降的1/8~1/10,本發明的床層阻力降為1.0~1.3?KPa,普通串聯兩段催化劑床層阻力降達8~12?KPa,在生產裝置尾氣量約為48400Nm3/h的情況下,這樣尾氣透平節省能耗20~25KW。
作為優選,本發明所述的上催化床由上催化床下架和上催化床上架組成,所述下催化床由下催化床下架和下催化床上架組成,在上催化床下架和上催化床上架之間設置有上催化層,在下催化床下架和下催化床上架之間設置有下催化層。上下層的設計,能夠牢固的安置催化劑,保證催化劑的密度和厚度。從而保證了吸收反應的質量。
作為優選,本發明所述的下催化層處的器身上設置有下催化層更換口,所述上催化層處的器身上設置有上催化層更換口。能夠及時更換和補充失效的催化劑,檢修時,可以清空催化劑。
作為優選,本發明所述的下催化層與上催化層之間的器身上設置有人孔,所述人孔設置在尾氣進口的對側。人孔的設計,方便檢修。
作為優選,本發明所述的器身上方設置有觀察孔。能夠及時的觀察反應的情況和催化劑工作的情況。
作為優選,本發明所述的下催化層處的器身上設置有下測溫口,所述上催化層處的器身上設置有上測溫口。能夠監控催化劑的溫度,保障催化劑安全有效的工作。
作為優選,本發明所述的器身下方設置有固定架。能夠起到固定反應器的作用。
本發明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及效果:本發明采用并聯式的結構,低阻力降的兩段并聯催化劑床層。在實際應用中,稀硝酸生產裝置尾氣量約為48400Nm3/h,兩段催化劑床層氣流并聯運行,床層阻力降為1.0~1.3?KPa,是普通串聯兩段催化劑床層阻力降的1/8~1/10,普通串聯兩段催化劑床層阻力降達8~12?KPa,這樣尾氣透平節省能耗20~25KW。尾氣凈化系統于2011年元月初首次開車以來一直穩定運行,催化劑床層阻力降低,凈化工藝運行前后對尾氣透平機的運轉幾乎沒有影響。??凈化后的尾氣經過多次分析測試,凈化后尾氣中氮氧化物含量降至50?ppm以下(若氮氧化物以NO2計,即凈化后尾氣中氮氧化物含量降至100?mg?/m3以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標號說明:器身1、下催化床下架2、上催化床下架3、下催化床上架4、上催化床上架5、尾氣進口6、中心接管7、尾氣出口8、下催化層更換口9、上催化層更換口10、人孔11、觀察孔12、下測溫口13、上測溫口14、固定架15、下催化層16、上催化層17。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是對本發明的解釋而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龍山化工有限公司,未經杭州龍山化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4332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